“祖师我不敢说他老人家的一点一滴……”当完颜常兴让杨戬去将须菩提的时候,杨戬有点不
愿的摇着头。
完颜常兴摇摇头没有太多的表
:“你呀,看来是
尊重他的,那我就说说这个比我出道晚的大神吧!”
“须菩提是我们东方的一个于天地间灵气一
形成的至上尊者,他只拜天地,不拜任何的人,想当年大闹天宫的猴子精还是他的门徒呢,到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转生拜道与释迦牟尼门下乃是佛十大弟子传须菩提尊者又称须菩提尊者再者空生的吉兆。”
“再说一下他所接受的佛理吧,大圣佛陀对宇宙人生所发表的言说,其数之多,真是浩如烟海,无有边际。不容怀疑的,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为中心。什么是般若?最好的解释,就是觉知感悟‘空’的智能。”
“空,太玄妙了,太难懂了,说‘有’不是,说‘无’也不是。空,不是用语言说的,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个大阿罗汉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体会到空的妙义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须菩提尊者。”
“说起须菩提,我们从他初生的吉兆来看,就知道他是一位不平凡又很奇特的人物。”
“原来,尊者诞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财宝、用具都忽然不见了,全家人都非常的忧心,所以很快的请相师回来卜卦。相师卜卦后,说道:‘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们家所生的是贵子,室中金银宝物在贵子初生时会一切皆空,这象征着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为他取名‘空生’吧!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将来不会为世间的名闻利养所束缚,就是为他取名‘善吉’也好。’”
相师的话,安定了全家人的心,从此,尊者的大名,有人称他‘空生’,也有人称他‘善吉’,直到三天以后,尊者家中的财宝和用具,才又恢复原状。解空第一的尊者,初生的征兆,真是稀奇万分,古今难得的事。
他就是一个布施的小慈善家:须菩提幼年的时候,还没有皈依佛陀以前,对世间的看法以及待人处世,就已与众不同。
他生长在富有的家庭里,父母对他是万分的
护,但他从小就不愿做金银财宝的奴隶。父母给他的金钱,也是随时来随时去的拿了救济穷困的人。在路上若遇到衣不蔽体的乞丐,甚至会把
上穿的外衣脱下来布施给人,自己只穿著短衣短裤跑回家。
他的父母不是吝惜金钱,但对
子的作风,常常不能同意,有时就把他叫到
边,训诫道:“空生!你这样的行为真不好,自己的钱,也不问须菩提温和、恭敬的向父母回答道:“我不知道什么原因,在我心中,觉得世间上一切都与我息息相关,一切人好象和我同一个
体。人是
的生下来,为什么
的就不好呢?把自己的东西给人,人和我有什么不同呢?”
他的父母听完须菩提的话后,不高兴的说道:“你这孩子真古怪,自己有钱不知道用,自己有衣不知道穿,反而说出那些莫名其妙的道理,也不怕人家笑。从今以后,你若再不改,索
把你关在家中,不让你出去!”
但须菩提仍然不改他乐善好施的天
,父母就把他关在家中,这正是须菩提的幸运,之后他每天待在家中阅读思维当时印度宗教和哲学的书籍,使他对人生的问题,有了更进一层的觉悟。
他常常自豪的对父母说:“宇宙中一切森罗万象,好象都映现在我心中,可是,我的心中又像空无所有似的。假若世上没有大智大觉的圣人,谁也不够资格来和我讨论解脱者的心境,谁也不明白我心中的世界。”
年轻的须菩提,父母听了他的豪语,再想到他初生时家中一切皆空的奇事,奇人奇话,父母心中也不
子暗暗称奇。
归投佛陀的座下:有一次,佛陀在须菩提的故乡布教,乡人纷纷传说,说佛陀是一切智人,论到智能,世间上没有人能够和佛陀相比。
这样的议论早就传到须菩提的耳中,而且,他的父母跟随乡人,都皈依了佛陀。
须菩提家中,一向信仰传统的婆罗门教,现在父母为什么跟随乡人轻易的改宗呢?这时,轮到须菩提觉得他的父母奇怪了。
有一天,须菩提的父亲向他说道:“空生!你常常自以为很有智能,已经了解到人生的真理,但你和佛陀相比就差得太多。佛陀不但有大智能,而且有大慈悲和大神通,自从佛陀来到本地,全乡的人差不多都皈依佛陀。还想恭请佛陀到家中供养,希望你在佛陀面前,能息下狂妄的心。”
须菩提心中很不服气,他回答道:“你们眼中的佛陀,自是一切智人,但在我眼中,也许就很平凡了。”
须菩提虽然这么说,但佛陀究竟是怎么样的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感动力?在须菩提一向平静的心湖中,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他等不及佛陀到他家中受供时再见佛陀,他想,万一佛陀很忙,不能来怎么办?所以在这一天的夜晚,须菩提便偷偷的先去看看佛陀的样子。
夜晚凉风习习,一轮上弦的月亮弯弯的高挂在空中,星星在闪烁,好象窃笑着好奇的须菩提。
须菩提独自走到佛陀说法的地方这不像是人间的人,这相貌太圆满了,太庄严了,佛陀应化的
相,实在超过须菩提的想象之外。
大地是宁静的,千万的听众都屏气凝神,不敢有声,这时只有佛陀的法音在宣流着。
佛陀说:“世间是不应该相争的,本来就没有人我的分别,大家合起来就是一体。”
“一切法都是从因缘和合而生的,没有一项东西能独立存在。我和一切法既是互相依赖生存,施慈悲恩惠给众生,看起来像是为人,其实对自己有着莫大的利益!”
佛陀的法音非常的慈和,佛陀说的道理令须菩提很感动。须菩提挤在大众中,偷偷的向佛陀合掌,表示敬意。
佛陀说法以后,回到信众准备的静室中休息,须菩提徘徊在门口,他想会见佛陀,但又没有勇气。
佛陀像是知道须菩提的心意,站在门口问道:“你是谁呀!到我房中来坐,我和你谈谈!”
“我是须菩提,希望佛陀收我做出家的弟子!」”
“呵!须菩提就是你,我早就听说你是村中最聪明的青年。很好,真正聪明的人,对佛法也才能真正的信受奉行。你父母知道吗?”佛陀慈悲亲切的问。
“我想我父母知道一定会很欢喜,我很荣幸得到佛陀做我的老师。”
佛陀很喜欢须菩提,从此须菩提成为佛陀僧团中杰出的弟子。
乞富不乞贫须菩提出家以后,过着三衣一钵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坊上托钵乞食,下午就跟随佛陀听教参禅。
比丘们每
出外托钵乞食,总是遵照佛陀的法则,次第行乞,一个个,一排排,无论人家施舍与否,都必须经过。
可是须菩提过乞食的生活,总和大众不同,一离开精舍,他就与大众分道而行,总是一个人威仪齐整,行止安详的去找乞食的对象。
诸比丘起初对须菩提没有留心,但
子一久,发觉须菩提的行动有些奇怪。大家一注意,才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须菩提乞食行化,总
到富有人家里,见到房屋矮小,或是知道经济穷困的人家,他决不去托钵。无论多远的路途,他都要赶到富贵的人家去,否则,他宁可饿着肚子不行乞。
有一次,在毘舍离的国境内,有一位比丘在路上向须菩提取笑道:“穷在眼前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其实毘舍离的都城都是殷商富户,不知尊者今天看得起哪一家?”
须菩提听后,向那位比丘看了一看,然后解释道:“大德!我不是看不起穷人,或许真正同
贫穷者的就是我哩!的确,我“尊者乞富不乞贫,每天营养充分,难怪尊者
体这么健壮!”
“大德!请你不要这么说!”须菩提温和的详细说明他乞富不乞贫的原因道:“我向富人行乞,决不是为了贪图美味珍肴,如果好吃,也不须出家学道。为什么我不到穷人的家里托钵?因为穷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难以维持,哪里还有多余的饮食供养我们?即使他们愿意发心,也只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没有粮食救济他们,哪能再去增加他们的负担?反之,向富人乞食,区区一餐之施,在富者毫无所谓。我所以乞富不乞贫,就是为了这个原因。”
须菩提把他的看法表明以后,那位取笑须菩提的比丘,才无话可说。
在僧团中和须菩提有相反作风的人,是大迦叶尊者,须菩提是乞富不乞贫,而大迦叶是乞贫不乞富。须菩提很不解大迦叶的用心,有一次闲谈时就问他道:“尊者大迦叶!你乞食的态度和我正好相反,我很无礼的请求你告诉我是什么原因?”
“尊者须菩提!”大迦叶解释道:“我们是出家的沙门,守道行法,这就是人间的福田,我们受人间的供养,是给他们增长福慧的机会。我向贫穷者乞食,让他们种福田,免除他们将来的穷困,富人们的福多,我们何必锦上添花?”
大迦叶尊者的话,一方面像是为自己解释,一方面又像是向乞富的须菩提说教。须菩提听后,点点头,他不强人同己,说道:“乞富、乞贫,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尊者!佛法里方便有多门,我们可以各行其道,其实这都是佛陀的教法。”
须菩提和大迦叶乞食的作风,成为强烈的对比,他们的说话和乞食的态度,给佛陀知道以后,对两个人都不赞成,曾呵斥他们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
真正的乞食法,是不择贫富,不分秽净,严肃威仪,次第行乞。
大迦叶比较固执,苦行的色彩非常浓厚,他是从来不愿舍弃苦行,可是须菩提,对于佛陀的指示百依百顺,以后就自己修正了乞富不乞贫的态度,他对佛陀的教示,都是感恩的接受。
般若会上涕泪悲泣须菩提在佛陀的僧团中,修道闻法,非常
心。尤其是四处十六会的般若法会,须菩提如不去其它的地方教化,从不缺席。
有一次,佛陀在只园精舍预备讲说《金刚般若》的时候,千百位弟子从城中托钵乞食回来,都次第的围绕在佛陀四周,佛陀先是闭目静坐,没有人敢提出问题向佛陀发问。
这时,须菩提了解到佛陀的心意,便从大众中站立起来,披搭着露出右肩的袈裟,向佛陀对须菩提的发问,佛陀很欢喜,称赞他了解与会大众的根机。佛陀回答说:“如何安住于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纷扰,就是在布施时,要行无相布施;在度生时,要行无我度生,就照这样安住,照这样降心!”
‘无相布施,无我度生‘,须菩提深深了解到这样的道理和义趣,他感激佛陀的法恩,欢喜得涕泪悲泣,他长跪在佛陀座前说道:“佛陀!自从我做人以来,如此甚深微妙的法理,还是第一次听到。从此,我、法的二执,再也不能缠绕我;我、人、众生、寿者的四相,再也不能束缚我。离一切执着,才能见到空理;离一切名相才能见到人生。我今天已体会佛陀的心意,像是真正认识了自己。」”
“须菩提尊者开悟了,从此被称为解空的第一人。”完颜常兴乐呵呵的说着,同时手指向了该隐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