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颜常兴静静的看着所有的人,最后伸出手来说道:“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是我们华夏的一句老话,希望你们都能做到,我们的心地本
就是善良的,为什么我们要去变得腐朽不堪呢?”完颜常兴眼神中透漏着点点的伤感,同样也透漏着一点点的担心。
祖炎炎看到眼里,心里想着:“老公现在依旧是在担心华夏的臧莎莎妹妹,不知道是不是莎莎妹妹影响到了老公没有?”祖炎炎心里很是担心完颜常兴。
“第十三品如法受持分此时,须菩提问释迦牟尼道:“世尊,应当叫这部经一个什么名字呢?我们这些人该如何供奉、修持此经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这部经名叫《金刚般若波罗蜜》。就凭这个名字,你们都应供奉、修持。”
须菩提又问道:“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释迦牟尼又问道:“须菩提,释迦牟尼说的般若波罗蜜,要按真谛来讲,就不是般若波罗蜜,只是个假名而已。须菩提,我再问你,我讲过法没有?”
须菩提对释迦牟尼说:“世尊,如来没有说。”
释迦摩尼对着菩提说道“须菩提,你想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微尘,是多还是不多?”
须菩提道:“很多,世尊。”
释迦牟尼笑道:“须菩提,各种微尘,我说不是微尘,只是假借个名称;我说世界就是非世界,只是取个名叫世界。须菩提,你再想想,你能凭借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
吗?”
须菩提肯定的回答道:“不能,世尊。我不能凭释迦牟尼的三十二相来认识佛的本
释迦牟尼问道:“为什么呢?”
须菩提回答曰:“因为您说三十二相就是非法
相,是叫做三十二相。”
释迦牟尼回答:“须菩提,倘若有善男善女用如恒河沙粒那样多的
体、生命来布施,又另有一人坚持修这部《金刚经》,甚至只念四句偈语之类,给别人讲解经文,那么他的福报功德就比前面的善男善女的功德还要多。”
也就是讲一个人如果用很多的时间去做一件事
,总是捉不到他的主要点,还不是用最短的时间去把真谛传教给别人有意义,也可以说我们,要去其赘余,简明扼要的表达。也可以说是不去拖泥带水,别让那些没有必要的东西去影响自己!
第十四品离相寂灭分这时,须菩提听释迦牟尼解说《金刚经》,深深解悟了佛法的义理和境界,泪流满面十分悲伤地对释迦牟尼说:“真是难得的经文啊!世尊,您解说像这样深刻的经文,我自从修得慧眼以来,从来没有听说过如此经文。世尊,如再有人能听到这经文,世尊,这本相,就是非相,因此释迦牟尼说它只是取名为本相。世尊,我现在有机会听这部经典的讲义,由信仰佛法,到解悟义理,再修行,最后印证得果也就不困难了。如有来世,五百年后,有众生听说此经,也会信仰、解悟、修持、得果,这人也就成为第一、罕见的。”
释迦牟尼问须菩提:“什么道理呢?”
须菩提回答道:“因为此人已没有了自我的相状,没有了他人的相状,没有了众生的相状,没有了长寿者的相状。”
释迦牟尼继续问道:“这又是为什么呢?”
须菩提回答曰:“因为我相就是非相、他人相、众生相、长寿者相,就是非相。”
释迦牟尼依旧是问道:“那又怎么说呢?”
须菩提干脆的回答道:“脱离了所有的相,就叫做佛。”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是这样,是这样!如再有人听说此经,不惊奇,不恐怖,不害怕,应知此人,是相当稀罕的人。”
须菩提很是疑惑的问:“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须菩提,您说第一波罗蜜,就是非第一波罗蜜,只是名为第一波罗蜜。须菩提,那忍辱波罗蜜,佛说也就是非忍辱波罗蜜,只是名为忍辱波罗蜜。”
须菩提问道:“原因何在?”
释迦牟尼回答道:“须菩提,比如当初我被歌利王割截
体一事,就是因为我当时已没有了我相,没有了他人相,没有了众生相和长寿者相。”
“这又怎么说呢?”须菩提问道。
释迦牟尼微笑着回答:“我当时被歌利王一节节肢解时,倘若有自我的相状、他人的相状、众生的相状、长生不老者的相状,那就必定会生愤恨之
须菩提,再回想过去,在五百年前我当忍辱仙人时,那时,我就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
因此,须菩提,菩萨应脱离所有的相,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不应执著于一切外相而生成心念,应生成无所挂念的心念。如心中惦念着什么,就为没有守护好心念。因此佛说菩萨心中不应该执著于表相的布施。
须菩提,菩萨为有利于一切众生而不那样布施。佛说所有的相也即非相,一切众生也即非众生。须菩提,我是说真话的人,说实话的人,
打比方的人,不说谎话的人,不说怪话的人。
须菩提,佛所得之法,是无实也无虚之法。须菩提,倘若菩萨心中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施,就好比一个人走进了黑暗之处,就什么也看不见。倘若菩萨的心中不执著于佛法而来布我就能凭佛的智慧,完全了解此人的修行,完全能看到他将来一定会修得无边无量的功德。”
这一品主要是讲的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从而达到了没有心无所挂念,无所牵挂,是内心明朗,从未得到了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成为智者,我们要摒弃那些无关紧要的牵挂,不是所有的,我们要做好眼前我们要做的,不要瞻前顾后的放不开自己的手。
第十五品持经功德分释迦牟尼说道:“须菩提,假如有修五戒十善的男女,在早晨用恒河沙这么多的生命来作布施,中午又用恒河沙那么多的
命来作布施,下午也一样,像这样用百千万亿劫那样长的时间,用
命来作布施;如还有一人,听见《金刚经》完全信奉不怀疑,那他的福德就超过前面那个布施的人。
何况此人还抄写、受持、读诵、为他人解说经文。须菩提,概括地说,这部经有不可思议、不可估量、无边无际的功德。
我是为立志修成大乘的人说这部经的。倘若有人能受持诵读此经,或对人讲说,我便能以天眼悉知此人、悉见此人能修成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的功德。像这样的人,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的大智慧。”
须菩提很是不解的问道:“这是什么原因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须菩提,假设是喜欢小乘法之人,他执著于自我之心、他人之心、众人之心、寿者之心,那他就不能听受、诵读、为人解说此经。须菩提,无论在什么地方,假如有这部经,那么一切的天人、阿修罗全都应当供养此经。应该知道此处即是释迦牟尼塔,都应该毕恭毕敬,环绕它顶礼膜拜,用种种香、种种花散在这个地方。”
这一品说的内容很简单,也就是说我们都要拥有自己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指的大目标,不是眼前的目标,但是在这个目标是由多个很小的小目标累计成的,为了这个目标不要惧怕面前的困难阻碍,只要有恒心你就能和得到真正你想要的。
第十六品能净业障分释迦牟尼说道:“再说,须菩提,若有修五戒十善的善男善女,能够受持诵读此经,如还被别人轻视作
,这就是由于前世做下了罪业,应该现世遭受恶报。因为现世被人轻视作
,那么前世的罪业就抵消了,就可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
须菩提,我回忆过去也曾受过无数的劫,在然灯佛之前,我得逢过无数的佛,我全都恭敬地奉养,侍候,没有空过一佛。如果再须菩提,倘若善男善女在后世能受持、读诵此经,那他的功德,如我说出有多大。也许有人听了,会心意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应当知道此《金刚经》的义理是不可思议的,受持、诵读此经所得的善报也是不可思议的。”
这一品也就是说我们在受苦或者是受难你要坚持住,因为我们以前都坐下了业,我们是来还请我们的业债,我们可能所得到的比起那些大智慧者可能算不上什么,但是不要因为这个就不去接受了,要忍受住,最终能获得道更多的智慧。
第十七品究竟无我分此时,须菩提又问释迦牟尼:“世尊,如有善男善女要想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那么他们应该如何守住自己的心念?如何远离诸相的干扰而降伏其心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善男善女发愿
修成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他应当生这种菩萨心:要灭度一切众生,即度脱一切众生,令其共成佛道。度完众生后,又认识实际上无一众生是自己灭度的。”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要这样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须菩提,如菩萨心中还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那他就不是菩萨。”
须菩提问道:“这是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须菩提,本来就没有什么佛法能启发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心。须菩提,你意下如何?我在然灯佛处,我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吗?”
须菩提道:“没有,世尊。按照我意来解释佛所说的道理,世尊在然灯佛处没有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释迦牟尼回答道:“正是如此,正是如此。须菩提,实际上根本就没有什么佛法能使人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的大门。须菩提,倘若我有得此法,那么佛就不会授记我,对我说:我寂灭后你将成为佛,佛号为释迦牟尼。”
须菩提问道:“这是什么缘故呢?”
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如来二字,就是一切诸法都无法可得的意思。假如有人说,如来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须菩提,其实没有什么法能使佛开启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之门。须菩提,我所修成的至高无上、大彻大悟大智慧,其中其实既无实又无虚。所以我才说,一切法都是佛法。须菩提,我说一切法也即是非一切法,只是名叫一切法。须菩提,就好比说人的
材高大。”
须菩释迦牟尼告诉须菩提道:“须菩提,菩萨也是这样。如果菩萨这样说:我应当灭度无量众生,那他也就不是菩萨了。”
须菩提问道:“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须菩提,你要记住:实无有法,名为菩萨。因此佛说一切法都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须菩提,倘若菩萨说这样的话:我应当庄严佛土,那他也就不叫菩萨。”
须菩提又问:“这又为什么呢?”
释迦牟尼回答道:“我说庄严佛土,也就是非庄严,只是叫做庄严。须菩提,如菩萨能彻底解悟无自我相状的佛法,那我才称其为真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