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国军第83章,卧槽之后
唐超忙把自己的亲兵招了过来,把苏三的意思一说,就让他们到城下去喊话。泡!书。吧随后便把军队往后撤开,驱赶十余名朝臣的家眷往皇城方向走去。
早已闻讯赶来朝臣,都趴在城头上看,一看到真是自己的家眷,便一齐叫唤了起来。几经交涉,四下奔走请命之后,宫门终于开了一条缝,把这些家眷全部接了进来。
随后宫门又紧紧地关了起来。
唐超见第一次很顺利,便知道大事已定。便每五十人一组把这些老弱往前送。那些被抓来的老弱以为难逃一死,却见生机乍现,顿时都活了过来。盼望着早点轮到自己。
每批人员到了皇城宫门下,便有朝臣在城头上辩认。虽然城头较高,但是熟悉的人一眼之下,便可以看个清楚。看不清的,喊几句话也早听得明明白白。
爷爷,爹爹,儿啊,妻啊,这城上城下一窜连,立时便哭成了一片。因此这些人进城的事情,是相当的顺利。
皇城里的溪下兵,见每次只过来五十人,并不多过来,索性便放了胆子,半掩着门直接就把人给接了进去。
随后,这些家眷进去的速度,越来越快,人数也是越来越多。一些城中军官的家眷,也被送了进去。
大约送了近千人之后,唐超看看时间已经过了一刻时辰,便暂时停了停。开始派兵在远处喊话。无非是全城已经在定的控制之中,定如何优待俘虏的话。最后又下了半个时辰后再不投降,就要攻打的最后通牒,要求溪下人投降,否则乱兵之中,恐怕保证不了众人的安全。
如此喊了几遍之后,唐超便开始集结军队!从各门之中抽来的定,团团地把皇城围住,做出半个时辰后攻击的态势。
结果才过了半刻钟不到,便有议和使团从城中出来。
唐超并没有想到事情会这么顺利,连忙把苏三找了回来。苏三对付这种议和的场面当然是得心应手,他是文官出身,先与使团的众人说了些文事,又把自己并没有恶意的话,说得天花乱坠。
溪下人看到定的统领并不是什么凶神一般的人物,反而彬彬有礼,气度不凡,对苏三的许多承诺自然是更信了几分。
随后,这些使臣便便带着与苏三议定的条件回到皇城之中。又过了一刻时辰的时间,溪下国主便亲自领着群臣出来请降。
至此,中兴城完全落入苏三的手中。
‘时原兵骤变于腋下,张合军折损过半;救则不及,又恐京人反覆,趁乱起势。高祖遂命全军北进溪下,以扬军威、暗摄京军于中都。后日午,定攻入中兴城中,溪下国主李民章请降,溪下乃灭。’《丹国唐超列传》
‘初,高祖闲置金陵;三月甲寅,原人十万骑并溪下五万军围攻京国。四月丙午,京完严楚节节退至中都。张合军三路齐进,兵锋直抵中都。七月丙子,高祖因势请命收复西四路;九月末,西五路定。是岁,京军受围于中都城,请和于故封国。十月丙辰,原骑十五万击张合军于河间府,张合军败走;后五日,高祖兵一万五千人,破中兴城,摄服溪下。次年二月,高祖见疑于封真宗,乃拥兵于成都府与中兴城之间。’《丹高祖本纪》
‘建炎十年十月丁丑,兵十五万往击封国,于平台关后暗伏十万精兵。却为封军查知,十万伏兵尽殃。建炎十一年四月,原兵,溪下兵往攻中都;八月,遣使往封国和议;十月丙辰,原骑往攻封军;是役也,封军死伤六万余人,原骑折损三万余骑。十一月丙丑,和议乃成。建炎十二年五月,起兵十万往攻封国;八月,困封太子于金陵;十月,金陵城破。’《京史》
定攻破溪下中兴城后,张合已在济南府站住了脚根。思图哥从太原真定一带越过京人的包围线,返回草原。
完严楚知晓张合军惨败之后,并没有听取部将的意见,趁势反攻,彻底消封军。在他看来,封军也并不仅仅就只有张合一部,随后便听到定已经攻下中兴城的消息。
消息传来,京国震惊。
京廷朝议之上,正为‘与不与封朝继续和议’吵的不可开交。突然听到这个消息,满朝上下又惊又疑,这才知道封国真正的军力,是灭掉乌突木十万大军的定,真正使人畏惧的,也只有定。
只要有定在,有苏三在,那封朝永远是一个难啃的骨头。
因此,廷议下来的结果,便是催促京国使团早日完成和议。就算是要打,也要好好谋划一番再打。
十一月底,苏三得到上都城传来的情报,称完严楚已经秘密回到上都,京军前线统领换成了萧成。
京军统领没有用吐尔腾,没有用保机阿,而是从上都城的禁军中使一副将为前军统帅。这一点倒是让苏三稍稍有些意外,这几乎就是在明示完严楚此次回到上都城后,已经不可能有机会再亲临前线了。
对苏三来说,这自然是一个好消息。
完严楚用兵谨慎,奇正相合,一步未走,便先算三步,很难对付!京人有大队的骑兵,又有守城的步军,兵种可攻可守,对付原人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战法,或许还受到一些牵制。但对付封人,却是绰绰有余。
苏三听说萧成一到中都,便厉兵秣马,便知道封京两国迟早还有一场恶战。京人所要等的,只是一个时机而已。
张合军被原人一口吃掉了六万人,虽然也让原兵损失惨重!但金陵城中早有分化军中势力的利益诉求。太子一党独大之后,反而出现了许多派系,这些派系都想把势力伸到军中。
定,他们自然是伸不出去手的,因此对于整编后的前护卫军,他们自然不会放过。
之前是张合努力地控制着局面,所以这些背后的动作,还不明显。随着张合军败退回了济南府,原人退走,京封两国和议又成,朝中便响起了对张合秋后算帐的呼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