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你不知道李三斯?”看到苏文一脸迷糊地问李三斯是哪个,马俊武表现得比苏文还要惊讶,几乎连眼珠子都瞪出来了。
好吧,苏文一看到他的样子,就知道自己又碰上同样的难题了——对这个世界还是了解得太少。
“你是开玩笑的吧?”马俊武又问。
苏文想了想,觉得不能讳疾忌医,诚实地说:“我以前沉迷于读书,脑子都花在记文字上了,其它事情就不大留意……”
“不留意你也不可能不知道李三斯是谁吧?”马俊武还是不信,“他老人家的事迹都被写进教科书了!”
苏文吸了一口凉气,无论在哪个世界,能被写进教科书让无数学生学习的人,无一不是牛逼哄哄之辈。
看来这李三斯来头甚大呀!
刚才马俊武怎么说了,这个李三斯与杜长风合作,要操作戏剧作品,与《雷雨》打擂台?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马俊武看苏文好像不是作伪,只好一边惊叹,一边解释李三斯这个人。
原来李三斯是华夏文学院戏剧创作专业的教授,主要是研究戏剧理论。教授只是他一个非常普通的头衔而已,他还有很多导师的身份,最大的名头是华夏帝国中央戏剧团的最高名誉团长!
那可是国字号的团体,能成为一个名誉团长,那需要多高的声望才能让人心甘情愿请过去当这个吉祥物呀。
再看李三斯这人,他现在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那是上了年纪之后的选择。别看他今年六十多岁,在戏剧界他却有了五十年的声望,真可谓负天下大名四五十载。
他是梨园子弟出身,才几岁就开始登台表演。十多岁就是当家花旦了,之后出演各个大戏,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一代演艺大师。而且他对各路戏剧都有钻研。对各种表演套路信手拈来,技艺多得几乎都压身了。这也为他未来多方向发展奠定了基础。
将近四十岁之后。李三斯觉得自己不能离开戏剧表演,可年纪大了又不能演到退休,于是他另辟蹊径,渐渐转到幕后,先是学习编剧,自己编,自己演,没想到他也有很高的编剧天赋。探索了三五年之后,竟然重新改编一出历史大剧《兰陵王》,从中融入了话剧歌舞剧的元素,居然大获成功,深受观众欢迎,大卖整个市场,据说全国巡演了好几百场之多,成为当年最出色的舞台剧!
从此他坚定了在编导路上走下去的决心,又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他成为戏剧界一个能编能导能演的全能人才。如此多才多艺。自然成为戏剧界的一个传奇人物,被聘为中央戏剧名誉团长,也就没有什么稀奇的了。
年近六十的时候。李三斯对于戏剧舞台演出的精力没有那么大了,打算退休,这时候他的母校华夏文学院找上他,聘他为教授,请他为学生教授戏剧理论方面的知识。
李三斯欣然接受,开始了教书育人的生涯,到如今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了。
可以这么说,在戏剧演出方面,李三斯是国内顶尖之人。有着巨大的名望,就好比提起戏剧创作方面。大家一想到的就是王忘和谢坤;而提起戏剧演出与编导,大家想到的就是李三斯了。
他就是这么牛的一个人!
听马俊武介绍完。苏文冷汗都冒出来了,半晌才艰难问道:“这么一个厉害之人,这么会与杜长风扯上关系?”
马俊武答道:“听别人说他很看重杜长风这个人,非常欣赏他。杜长风这丫太奸诈了,他暂停了排练,我还以为他偃旗息鼓是要认输了呢!没想到他跑到李三斯教授那里求救去了,搬出这么一座大山,这是要与我们竞争到底的样子呀!”
苏文苦笑说道:“就许你找秦虹做台柱子,就不允许人家找靠山吗?”
马俊武扼腕说道:“这下好了,我们之前的优势全都被对方搬回来,大家又重新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了。”
“你这话太长他人志气了吧?”苏文不大相信区区一个李三斯能有那么大的作用。就算他能与秦虹相提并论又怎么样,苏文相信的是曹禺大神的《雷雨》!
他才不相信李三斯鼓捣出来的戏剧能比《雷雨》还出色。
就算李三斯在戏剧方面是全才,可以编演导,可那又如何。现在距离约定的演出时间已经不足两周了,杜长风一度中断了之前的排练,现在要重起炉灶,时间不多。等他们确定项目,选好角色,排练的时间至多就十天而已。
十天的时间,要想演好一出戏,绝对是千难万难的。就算剧本写得再好,那也要对它进行精简,变得简单。
剧情一旦简单,苏文就没有什么忧虑的地方了,世界上还有几个简单的戏剧可以与《相遇》相提并论的呢?
除非李三斯是上帝,不然他短时间内操作出来的戏剧绝对赢不了《雷雨》。
“苏老大,不能掉以轻心呀,李三斯教授在戏剧界的能量,不是你可以小看的!”马俊武一脸担心地说,“别的不说,在我们学校,戏剧专业的师生,肯定是支持他的。就连学校的那些资深教授与老师,都与他有很深的交情,这是大明星秦虹无法比拟的。”
苏文反问:“什么时候区别文学的高低看的是人脉深浅了?文学鉴赏,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呢。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等两个作品摆在面前,哪个好哪个次,除非是昧着良心说话,否则什么人情什么交情都要靠边站!”
马俊武苦笑:“你有信心就好。”
“我是对《雷雨》有信心!”苏文还是这句话。
其实他还有一点原因没有说出来,因为那比较腹黑,那就是他怀疑李三斯窝在学校教书的最大原因不是什么退休的缘故,而是他发现自己没有市场了!
与秦虹在巅峰时刻退隐不同,七八年前的李三斯是什么情况呢?
据苏文了解,现在的戏剧虽然还有很大的市场。但不可否认的是市场份额在逐年削减。二十年前,戏剧作品在演出方面,还有很大的市场容量。哪怕那时候已经有电影电视这些渠道了,可还是有很多人愿意买票进入剧院观看表演。与众人在现场欣赏那活生生的演出。
这情况在十几二十年前发生了改变——电脑特效的成熟,改变了电影电视的局面,激发了人们到影院观看大屏幕的激情!
各种特效运用到影视中,要么大气磅礴,要么唯美细腻,让人从视觉与听觉享受到极致的愉悦。从此之后,戏剧在戏院的演出,虽然不至于说受到了冷落。却也不大受青睐了。
情况进入新世纪后更为糟糕,因为互联网又兴起了,坐在电脑前看电视电影的人更多,更没有到戏院看戏的兴趣。
如今还进戏院看戏的人,大多是三十岁以上的人,在他们十岁左右的时候,没有互联网,电脑特效也还不成熟,他们跟着自己的父母进戏院看戏,养成了这个习惯。现在也还保持着这样的消费观念而已。
也就是说,他们现在还进戏院看戏,更多是为了那一份情怀。而不是他们有多守旧。
三十岁以下的人,就无法有什么动力驱使他们进入戏院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再过十几二十年,戏剧的演出市场就要彻底沦落到一个令经营者难以忍受的地步了。戏剧界聪明的人已经开始想着法子转型,最明显的就是剧作家了,他们在创作传统戏剧作品的同时,也逐渐向影视剧本方面靠拢。
还好这方面的创作能与影视剧本相通,一出好的戏剧,本身就有表演张力。天然就适合影视制作,因此现在的剧作家。只要愿意贴近影视方向,还是能活得非常滋润的。比那些写难以改编的小说的小说家还要更容易找到获利之道。
出于这些考虑,苏文就猜想七八年前的李三斯就是因为发现自己的戏剧演出市场在减小,不再像二十年前那样,随便推出一个戏剧作品,都能造成万人空巷的场面。
为了保持自己万人爱戴的光环,他不想被人说是因为渐渐不受欢迎才落幕退出,所以就想一个高大上的理由,主动退休了。
还有比教书育人更高大上的理由吗?
好吧,苏文承认,他是腹黑了点,如此揣度人家李教授,卑鄙了一点点。也许其中就有担心《雷雨》要被李教授作品狙击的因素,所以要从心理层面贬低对方。
那句话怎么说了,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阿q精神的胜利。
“我们要相信《雷雨》,相信秦虹。”这是苏文对马俊武说得最多的话。
这话多少有点不负责任,就好像在说他的《雷雨》是很优秀的,如果不能赢,那就是秦虹的原因了。
被苏文寄予厚望的秦虹感觉亚历山大。
她的消息渠道更多更广,比苏文还早一步听到李三斯出山的情况,甚至她连对方与杜长风合作的剧目叫《擎天柱》都打听得一清二楚。
“擎天柱……擎天柱……李教授这是要说他是戏剧舞台演出方面的擎天柱吗?”秦虹有些忧虑,“擎天柱是难以打倒的,哪怕经受雷雨的攻击,都能全身而退?李教授,你这是给我出了一个大难题呀。”
华夏文学院戏剧专业的那些教授虽然都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但是在名气上无法与秦虹相提并论,想要势均力敌,好像也只有李三斯这个半路出家的教授才能相当。
秦虹也是一个要强之人,之前还觉得自己出面演戏进行什么学生性质的比赛,有份,总有欺负小学生的感觉,内心不无愧疚。如果不是实在因为爱极了蘩漪这个角色,她才不会被苏文说动出山呢。
现在好了,有李三斯打擂台,大家身份相当,名气也相当,实力也相当,无论输赢,大家都不会说什么了。
那就来一场堂堂正正的戏剧大战吧!
“李教授,你临时救场,总会差那么一点点火候的。现在就给你十天左右的时间,你的《擎天柱》就算是构思了好几年的心血,那又如何,在舞台上,大家看的是表演的效果!你排练不及时,演员没张力,演起来空白无力,就算你威望再高名气再大,身在华夏文学院这种师生都具备专业鉴赏素养的地方,这些统统都没用。好不好,就看现场演出效果!”
对于演出效果,秦虹大有信心。这些天在她的主持下,各个角色的扮演都渐入佳境。特别是对于蘩漪的拿捏,秦虹也渐渐有了更多的感觉。
“《雷雨》这样出色的剧作,如此的震撼人心,如果搞砸在我手上,我自己都不会原谅自己。”秦虹自语说道。
她不怕什么李三斯,是因为出于对《雷雨》的信心。
像《雷雨》这样的剧作,如果是放在影视上演出,肯定无法在场面上做什么文章,更多只能刻画人物的细腻表演以及丰满剧情而已。这样的电影或者电视,商业上的成绩无法保证,然而可以冲击各大奖项。
放到舞台演出方面又是另一回事了,现场的演出,活人的表演,一一在目,如果角色有张力,剧情丰满,结局震撼人心的话,那种观看的氛围,特别是针对第一次观看的观众,肯定能激其他们最大的热情。
《雷雨》剧作人物的命运,可以让人在震撼中热泪盈眶,缓缓送上热烈的掌声!
“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我有蘩漪,有周萍,有四凤,有侍萍,有周朴园……”秦虹喃喃自语,“《雷雨》中的每一个人人物,都那么地独特,都有他们自有的生命力,我是以所有人的力量来与你战斗呀,李教授,你的《擎天柱》有什么呢?”
不说秦虹的忧喜,所有人都知道,一场戏剧大战,一触即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