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万彻等人知尉迟恭,王马汉二人连破唐军两郡,一开战即先声夺人,屡立战功,不由都是眼热。
徐世绩道:“战国策有云,秦下轵道则南阳动,而今我们逆轵道而上,反而则是三秦震动!关中之人要寝食不安了。”
徐世绩这么说,众将都是一并大笑,屋内原本你争我夺的气氛顿时缓和了许多。
“不错!朕这一次就是要走轵道!这行军路线朕就不给你们看了,徐将军必是心底有数,”李重九如此说过后,转过头来向张玄素问道,“运输军粮于道上的民役,都准备好了吗?”
张玄素道:“回禀陛下,已是征发河北民役二十万,这些民役都是争相前来,主动要求投军的!”
单雄信哦地一声奇道:“这是怎么回事,哪里来有争着当民役的道理?”
张玄素当下道:“单将军有所不知,作为我军民役,从不无故征发,每日朝廷给钱十文,作为工钱。而如果民役阵亡了,朝廷还会给民役家里一笔钱作为抚恤。所以民役才会争相前来。”
单雄信点点头道:“这某晓得。”
“事实上还不止如此,”徐世绩开口道,“陛下当年平刘黑闼,得河北时,允诺免河北诸郡税赋三年。河北没有经一本读
过大的战乱,经过这几年休养生息,河北百姓安居乐业,日子反而过得比开皇年间还好。故而今日踊跃前来投军,他们都是为了来报答陛下昔日的恩情啊!”
听徐世绩这么说,众人脸上露出笑意。李重九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而得民心者得天下。尔等率军入关中后,当约束军纪。不可屠戮百姓。”
众将听了李重九这么说,一并受命。
李重九这一次动员了这么大力量,用来运输粮草,就是担心人马入境之后,因为军粮不足,发生劫掠百姓的事情。
毕竟眼下关中马上就要成为赵国的领土,这样的事情发生当然对于日后赵国对关中统治是十分不利的。破国为下,全国为上,能尽可能低杀伤的占领一国。对于将来统治大有好处,否则就是几年,十几年的动乱,都是我华夏子民,用不着这样杀个你死我活的。
赵国征唐在河东部署了二十余万大军,但运输粮草的就要二十万民役,可以想象输送粮草的压力有多么大。要知道以往作战,无论是平河北刘黑闼,还是下江淮杜伏威。都可以利用水路的便利来运输粮草,但是这一次讨伐关中,却没有这个便利。
不过如此整个赵国人力和物力的优势,也是显露出来。从国子监。郡学,县学毕业出来的赵国官吏,已是很多都在各地衙门当差。当初温彦博对李重九说。要十年之功才能完成的人才培养计划,已是成功。
并非提前成功。而是十年光阴已过。
这些郡学,县学培养出的学子。很有利的减少了,以往当地豪强士族把持地方的局面。要知道从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后,国家对基层人事管理只到县令,县尉一级,而今日的赵国,连衙门最低层的官吏书办,不少都是从县学读书毕业出来的。
如此赵国对地方基层的动员力大大加强。从中央下达命令到地方,如臂使指,政令通畅。
再加上河北三年生聚后,储备了充足人力,加上国家充裕的财力,都使得赵国国力提升了一个台阶,远胜于今日的李唐。所以只有眼下赵国的国力,才能发动这样一场大的战事,而相反以李唐现在的窘境,连维持五万大军出征一个月都办不到。
这不由令李重九想起了杨广征讨高句丽,因为当时刚刚开通永济渠,所以杨广为了炫耀永济渠的运输能力,动员了百万大军攻打高句丽。但是尽管有了永济渠,仍需要无数物力运粮。
这艰难的地方,就是从永济渠的终点幽州,将粮草运输穿过大凌河河谷,最后抵达辽西前线通定镇。这一条是陆路,没有半点取巧的地方。百姓深入辽西不毛之地运粮多亡于道上,再上地方官吏与豪强勾结,再从中层层剥削,最后也是因此导致了征辽一战,消耗了太多国力,使得隋炀帝背负了千古骂名。
于是李重九在河阳城稍事休息,留下程名振镇守河阳后,自己率大军进发。
一路之上,从舟师转为陆行,路途就难免辛苦了。但是工部侍郎何稠却替李重九解决这番辛苦。
何稠本就是能工巧匠,当年为杨广征讨高句丽,而设计可以行动的活动木城,.城。史书上记载,这.城周回八里,城及女垣合高十仞,上布甲士,立仗建旗,四隅置阙,面别一观,观下三门,迟明而毕。
周回八里,女垣合高十仞,这记载实在太过夸张。
不过为何稠还是为李重九设计了一种五座大型马车,可以供给七八人乘坐,仍不嫌弃拥挤。李重九将三辆分给了自己嫔妃使用,自己与幕僚们各乘坐一辆。若有任何军情,另一车的幕僚可以随时禀告军情。
李重九独自躺在马车,看了一会左传,打开车帘朝外望去,但见漫道之上,士卒正在埋头前进。
徐世绩的三万屯卫军人马已是在前与苏定方部会合了,在徐世绩部的前方是猛将罗士信的三千轻骑。罗士信的三千轻骑与苏定方部会师之后,将翻越轵道,与刚出太行山的尉迟恭部一并攻打李唐在河东的大本营绛州。
绛州一旦攻下,李唐在河东的防御就已是宣告瓦解了。
在绛州看唐军的抵抗强弱,就可以知道李世民的打算,看他是否引诱我军深入,待寻机决战?
想到这里。李重九一敲车窗。
车窗外立即有廷卫官问道:“陛下有什么事?”
“立即问张玄素,风闻司是否有长安唐军主力的动向!”
李重九又重新闭上了眼睛。稍过一会,廷卫官回禀道:“陛下。尚未有消息。李世民封锁了蒲津关浮桥,长安任何消息,都无法传递到这里来。”
“这样啊!”李重九略有所思道,“退下吧!”
廷卫官却未走而是道:“陛下,张侍郎还有一事禀告,闻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三位族长一并前来,在前方五十里处迎候陛下。陛下是否要见一下?”
闻喜裴氏。河东薛氏,河东柳氏三姓号称河东三大族,而韦,裴,柳,薛,杨,杜又称关西六大姓,除了陇西李氏之外。关陇门阀就属这几个大族,最有势力了。
“可以见一面,对了,设宴招待。不可怠慢了。”
“诺!”
马车前行,到了快中午时,在官道一旁一处村落停下。李重九下了马车。三位族长一并在道旁跪伏相迎。
李重九道:“三位来此见朕,不知有什么事?”
闻喜裴氏的族长。显然是三人之中的领袖,他开口道:“听闻陛下征讨李唐。故而我们三人特来劳师。”
说着他身旁的赵国官吏送上一封礼单,李重九将礼单扫一眼,放在一旁道:“三位有心了。朕知道你们三族有不少子侄分别在李唐和大赵之中效力,之前朕没有干涉,只是不想相难而已,眼下大战将起,朕怕误伤了这些子弟,想要几位族长好言相劝,让他们早日弃暗投明。”
三位族长面面相窥,他们没有料到,自己话还没有说出口,李重九就提前拿话堵住了。他们此来是为了结好李重九,让他们攻唐之时,能够放过那些投降的三族子弟,同时保护三族之人在关中的财产。
李重九看向裴姓一族的族长道:‘朕的鸿胪寺卿裴矩是出自裴氏,确实是干臣,但是尔裴家的裴寂入唐为相后,眼下裴家子弟更多则是在李唐出仕,眼下你族长的表态可是很重要的啊。‘
裴氏族长听了连忙道:‘陛下,实不相瞒,眼下裴公他日子也并非好过。‘
“这怎么说?”
‘裴公原本一直受太上皇信任,并支持太子,反对秦王的,后秦王新主上位,为了笼络旧臣将裴寂食邑增至一千五百户,又接着郊游之机,赞裴公有佐命之功。‘
‘但这一切只是暂时,后来新主坐稳君位,即借故多次削裴公爵位,并道你的功劳、才学,都不足居如今的地位,只是由于太上皇对你的恩宠,才位居第一。武德年间,政法方面纰漏谬误极多,地方官吏施政紊乱,对此你也应担负责任!我念及旧情,不对你施以极刑,现将你贬为员外郎,已是格外开恩了。‘
“原来如此。”李重九心道。历史上的李世民也是这样的人物,对于投效太子一党的魏征,薛万彻,李世民可以宽容。但是对于另一派打压也是十分严厉,如裴寂历史上就是被李世民一撸到底的,而这个时空他的下场也不太好。
李重九见裴氏族长,看见自己脸色稍缓,暗暗松了口气,显然也是承受很大压力。与眼前裴氏族长一脸忐忑不同,其他两名族长则是放松许多。
特别是河东薛氏的族长,甚至出言开解道:“陛下,河东裴氏乃是大族,子弟有几千几万之多,实难保证有几个不肖子弟,那么不开眼为李唐效力啊。”
河东薛氏与赵国的关系众所皆知,薛万彻薛家一门四兄弟在赵国效力不说,河东三凤之一的薛德音在李重九麾下任中书舍人。
薛氏族长说完,一旁柳氏族长也道:“是的陛下,族中总有一些顽愚之人,不懂得大势所趋,妄图螳臂挡车,但这样人的陛下何尝又放在眼底,自不会与他们计较。”
李重九听了哼地一声。
三名族长皆不明李重九的意思。李重九目光扫过三人道:“朕以往听说过一句话,那是百年的王朝,千年的世家。自晋末以来,五胡乱华。天下更替,换了多少君王。中原大地,生灵涂炭。”
“但尔等士族大阀,却不思为国尽忠,左右逢源,无论哪一艘船沉了,马上就可以跳上另一艘船,继续荣华富贵。如此不思为国尽忠,才使得门阀之内只有乱臣贼子而已,国家要你们何用?反而国家和社稷往往都是被你们这样的人败坏的。今日朕告诉你们没有这么便宜的事!”
李重九袖袍一挥。三人都是额上汗水下滴,当下一并仓皇地拜倒在地上道:“小民惶恐,开罪了陛下,万望陛下息怒。”
三人都知,以李重九今时今日的势力,虽不说将任何一族彻底抹去,只要断绝族中之人仕途,那么只要族中无人在朝做官,不需几年这个大族就会立即衰败下去。当然这是在大赵夺取天下的前提下。
李重九也没有一味强硬下去。而是将三人一一扶起温言道:“朕不是一个不讲道理的皇帝。自开国以来,朕就讲过,这大赵并非是一家一姓的天下,而是大赵所有百姓的福祉所在。无论寒门士族,汉人胡人,士人商人。朕一视同仁,皆为朕之子民。若是哪一天。你们发觉朕只为了自己谋私利,而废除公事。那么这个皇帝,你们随时可以废除!”
“小民不敢!”三人都是一并言道,这种话也就李重九自己随便说说罢了,但就算是说了,又有谁敢信。
李重九道:“你们能明白朕这番用心,就好了。河东薛氏有个薛收吧,他是李世民的亲信。薛收曾来幽京,设计策反朕的心腹大臣,刑部尚书薛万淑,这也是你们薛家的人吧。至于河东柳氏,李世民心腹柳奭是你们柳家的人吧,朕还记得当年就是他劝蒲山公降唐的,还有其叔父柳亨也曾是瓦岗军的大将,但却背主忘恩,劝谋主降唐,后凭着这进献之功,现在也已是邛州刺史了吧!”
三位族长听李重九一一道来,不说赵国情报工作实在做得够好,仅说李重九这记性也实在太惊人了。这天下之中,似没有什么不在眼前这位皇帝的掌握之中。
三人当下无话可说,裴氏族长道:“陛下要我们怎么办,请示下,我们一定遵行。”
李重九满意地笑了笑道:“识时务为俊杰,朕现在就要用你们的影响力,告之那些为李唐效力的子弟,若是他们继续仕唐,那么将来终身不可出仕我大赵,
若是顽愚的,还会杀了他们,并且他们直系子弟,永远都不能在我大赵为官。若是眼下降赵,无论他们官居何职,到赵仕官,一律保留原位,薪俸比原来提高三成。若是两者都不从,则可以辞官还家,从前为唐谋划之事,可以既往不咎。”
三名族长对望一眼,都是露出震惊之色,同时又是十分为难。这简直颠覆了他们门阀士族,在王朝更替时,保持的立场。他们原则很简单,就是不要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箩筐里。
两边下注,这才是一个士族生存在乱世之中的长久之道。甚至都不用两边下注,一方失败了,然后立即更改门庭就是了,所以历史上魏征能六易其主,裴寂,封德彝等人也都不用说了。所以这些门阀士族的子弟,才会将自己家族的利益,远远看过高于国家利益之上。
当年就算没有杨玄感,也会有另一个关陇门阀的子弟站出来反对杨广的。
李重九问道:“怎么不满意吗?”
三名族长连忙道:“不敢,陛下对于我们三族子弟,乃是再造之恩,小民立即就回去去办!”
现在是刀架在脖子,他们哪里敢违背李重九的意思。
“不用着急,”李重九笑着道,“朕已是备下薄酒,三位用了饭再走。”
三人不敢不从当下道:“那小民等恭敬不如从命。”
宴毕之后,三名族长匆匆离去,同时忐忑不安地想着他们带回的消息,会给族中之人带来怎么样的震动。
这时候姬川前来求见。姬川一见李重九即道:“陛下伐唐之举,微臣是没有认为不妥的,但眼下这件事微臣则必须直言了。”
李重九宽和地笑着道:“姬爱卿,什么时候与朕说话吞吞吐吐过了,若不直言就不是你的风格了,但说无妨,朕听着呢。”
姬川撩起袖子,大声道:“陛下,需知道士族都喜欢骑墙,左右逢源的,不到最后都不喜欢站队的。可眼下陛下如此强硬,要求河东三族现在就排队站位,操之过急了,此举固然会动摇部分之人,但也会将部分门阀士族往李唐那推得更紧,逼得他们不得不更忠于李世民,如此对于我们伐唐反而更是不利,反而让李世民得到更大的帮助,他的麾下会聚拢一帮死忠之士。”
说到这里姬川顿了顿道:“陛下,当年周灭齐国,也是没有对河东士族斩尽杀绝,反而给与高官厚爵,只是不给他们掌握兵权就是。至于杨广灭陈后,甚至还提拔了大量南陈降臣。”
“但是你忘了武皇帝,也是大量启用江南士族,反而激起关陇门阀的反对,遭到杀身之祸的。”李重九反驳道。
听了李重九之言,姬川顿时哑口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