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富贵  第二百二十七章 双子星

类别: 历史 | 两宋元明 | 一品富贵 | 午后方晴   作者:午后方晴  书名:一品富贵  更新时间:2014-01-14
 
作者写书不容易作者写书不容易作者写书不容易

经济较困难的朋友能为作者增加一些点击,推荐票。

书友群:201596003(喜欢本书即可加入)

难得的晴天,宋九一家开始搬家了。好在当时修码头上仓库建得多,虽租出去不少,还有许多空仓库,又搬到空仓库里。不但他们在搬,所有百姓一起在搬。但宋九不同,他们搬到临时搭建的茅草棚中。有的人损失很重,比如宋九,或者刘家这几十户人家。

为了这几十户人家,谈了很久,做了种种妥让,包括未来留下位置,有的位置很好,或离桥近,或景观好,或有一定的商业价值。房屋不便动的,也承诺左右开大街,拓出商业用途。软硬兼逼下,最后一个个个同意。至于河北那边不想了。然后发钱帛,一共发了八万多缗钱补贴,还有两百来户是真正的特贫户,家中困难重重,就是补贴也盖不起,借也借不到,于是全部包办。但这是沧海一粟,还有四千多户多是自己掏钱的,整个房屋造价会达到七十万缗钱以上。

但规划后的两河会焕然一新。

包括河北,几乎九成九以上的老旧房屋一起同意重新建设,但因为有许多人未参与,不会象河中那样整齐,也不会用上冲式厕所,房屋建好后,依然会过上悲催的倒马桶生涯。

宋家搬得快,东西多,学子更多。

燕博士感慨一句:“又拆了。”

“拆了建,建了拆,好增加挤地皮。”宋九乐道。不过之后就不会再拆迁,结束后,所有学子不是来宋家,而且去真正的书院。可能也是这世界上最先进最专业的综合学校。

潘怜儿跑到一边吐。

宋九关心地问道:“怜儿,你怎么啦?”

潘怜儿在宋九耳边说了一句。宋九愣愣地站在哪里,潘怜儿道:“官人。你不高兴吗?”。

“好小的妈妈……”

“我不小啦。”

比她妈妈做妈妈的年龄,潘怜儿是不小了。宋九无奈道:“以后你每天要出来慢步。最好随玉苹偶尔去顺店走了走,真坐在家中反而不好。”

“妾知道啦。”潘怜儿十分失望,她还以为宋九会高兴呢。但她马上绽放出笑容,宋九忽然当着大家的面拱在她肚子上,这是他在这个世界生命的延续。就是潘怜儿还不是做母亲的时候,平时宋九注意了安全期,看来安全期也不安全哪。

这是宋家大喜事。

在一大群学子围着宋九贺喜时,一个太监骑马迅速飞奔而来,还没有下马。就在马上宣旨:“传三司判官宋九为奉议郎工部员外郎兼三司判官同兼随驾转运副使骑都尉,即刻启程,前往潞州。”

“黄内侍,陛下怎么想起来将微臣调到潞州?”宋九呆住了,不解地问。

“叫你去就去,洒家还要到王员外郎家宣旨,你准备一下,我在知制诰王户部员外郎家等你。”黄公公此时也没了好脾气,一把大雨的。还要下诏,让自己务必三天之内将诏书带给宋九与王祜,这一路吃够了苦头。说完就骑马走了。

朱三在边上说道:“宋九,你终于又升官啦。”

“去!”宋九没好气地说。他才不想升官,这个官刚刚好。

“官人,皇上怎么这时召你去?”潘怜儿也不解地问。宋九早迟要去的,大军抵达太原城下。宋九去指导炸城墙的。但外面一把大雨下着,宋军大军一起困在了潞州。离太原还早着呢。

宋九忽然想起来了,道:“后勤。”

他未去前线,但河洲的情况也与之相似,雨落个不停,除了水泥路面外,几乎都成了一片沼泽地,泥泞一片。赵匡带去近十万大军,一天得吃多少粮食,十几万升,堆起来就象一个小山一样。这仅是吃的,还有草药,帐蓬,武器盔甲,各种器械,包括火钻,锅碗瓢盆,各种绳子,布槽,锸、钁、凿、碓、筐、斧、锯、镰、甲床,以及床与柴草。而且人越多负担越大,象柴草,若人少,兵士组织起来,附近砍一砍,柴禾就来了。但这么多兵士,上哪儿砍柴。这只有靠后方运输,还好,现在石炭大规模的开采,部分减少了柴草的负担,包括三司,以前多出现束,也就是赋税各种麦草稻草的,现在数量逐步在减少。相反游牧民族喝的是马nǎi,吃的是半生不熟的牛nǎi干,因此后勤简便。战争成本农耕民族也非是游牧民族对手。

这把大雨在落,赵逢还在改卷子,在军营里录取了七名进士,可想而知,三军后勤出现多大麻烦。

宋九简单将自己想法一说。

潘怜儿不语。

“没事,会很快就回来的,去年我未下去,今年还不下去吗?”。宋九开了一个玩笑,然后吩咐学子,好在前几天落雨,现在作坊用人多,五花八门的都有,包括文人画匠,无论桥路或者河里面的布置,与两座庞大的建筑与广场,都没有竣工,然而后面的细节,宋九抽空带着学子与工匠一一规划,又画了具体的设计图样。但这一回离开,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还得要逐一吩咐。

再者就是钱帛的管理,要叮嘱玉苹,包括可能四月末不回来的分红。又点名了几个深研班的老学子做玉苹的帮手。

然后说道:“派人将胡行头找来。”

又看了看诸学子,说道:“青衣,秦娃子,崔小浩,你们也各自回去,准备一些简单的行李,随我动身。”

用胡老大与郭大二人做护卫,来到老朋友王祜的家。王祜此行是担任潞州知州,太原一战,后勤很关健,而潞州是重心。原来潞州知州能力有限,所以换了王祜过去做新知州。

并且没有耽搁,一行人迅速上马,赵匡行军兵马多。必须走大路,自滑州到相州再到磁州。然后抵达潞州,再从潞州奔太原。他们一行却是从京畿属县阳武渡渡过黄河。直达卫州,从卫州抵达潞州,省去一半路。非是大路,然而现在大路也非是大路,早让三军踩得稀巴烂。若真顺着大路过去,反不及从小路快。第二天过了黄河,天又落雨,宋九与王祜对视一眼,心中有话不敢说。一般chūn天时北方很少能落如此密集的chūn雨,这个兆头很不好。

第三天傍晚时分,一行人来到潞州见驾。

赵匡说道:“王卿,宋九,你来得好,诸州物资毕集各自城中,然车乘塞路,运不到潞州,此乃潞州也。若是三军抵达前线,如何了得。”

赵逢就象小鬼一样,默默站在边上不敢说话。

宋九与王祜对视一眼,说道:“陛下。我们先下去看一看。”

赵匡额首。

两人下去,宋九还将几个学子带着,然后向东而去。夜sè降临了。路上还有车子,车子里装着各种各样的后勤。但这个雨落得苦了,宋九改造了车轴承。但它还是木轮子,往往路面泥泞一多,立即深陷下去。一辆车子陷下,后面车子一起堵上。是各州县将粮草准备好了,但无法运输,这个问题会很严重的。雨还在落,不知那一天会停下。若是大军连吃的都供应不上,想一想潞州城外那到处密密麻麻的军营。兵士吃不到粮食,都会有哗变的可能,还指望打仗?

看了好一会,又找到赵逢与相关官员,必须与他们共同商议。

赵逢苦逼了,本来供应那么多兵士后勤转给就十分困难,他还要负责改卷子,老天又忽降大雨,于是事儿一起凑在一起,导致车乘塞路。赵匡准备处执他的,当时他吓软了,这是军中,军法处执多半是砍脑袋的事。赵普说了一句,六师方至,转运使获罪,敌人闻之,必说我储备不充足,产生侥幸之心,非威远之道。但选一个能治剧者治此州耳。因此王祜来了,宋九来了。

他几乎不发言,两人问什么,他答什么。

一行人又累又困,可这么多兵士吃的喝的穿的都必须要运过来,于是继续熬夜,先是路,发动军中的兵士编织草袋,内装涔水xìng好的沙土,将泥泞处填起来。远处则发动百姓。然后又下令下面各州县暂时不要再调车粮过来,等候通知,不然越堵就越堵。一些空车子也留在军中不发,先将路面上的车粮调到军营里。再派人勘探各条小路,有的小路能稍做拓宽一下,也能派兵士与百姓稍做拓宽,虽然运输成本会高一点,但比堵在这里强。特别是返回的空车子,就可以从这些小路回去,大道让给重车而来。

当然没那么容易,还要亲自下去指挥,否则还是乱。

宋九又推出节点法运输,分成三个点,若是到太原分成五个点。

这是针对现在运输的弊端而去的,民夫推着后勤来了,从始到终一起在一起,有的还随军而行,例如薛仁贵大非川丢了十万人马,其中五马就是随军的民夫。实际动用的民夫更多,这仅是随军而行的部分民夫。就是此次宋军行军,还不是太远,兵民比也达到一比一点四。也就是十个兵士,需要十四个民夫押运后勤。

主要原因就是高成本运输时代造成的,车子载重量还行,一般能载五百斤以上,大车子能载近千斤。不过因为路不大好,又是摩擦力很强的木轮子,一车必须两个以上的民夫。他们在路上也要吃,也要喝,还要带住的器物,来的时候重车,去的时候也不能完全空车,必须带辎重供应路上吃喝住用,速度又很慢,这个损耗最少达到七成以上。也就是十辆车子运到前线,顶多三辆车子粮草才能为兵士得用,余下的全部损耗了。宋九将各条供给分成三个点,甲点民夫运到乙点,拉空车子回去。乙点民夫继续拉,到丙点,再返回。若是到太原,分成五个节点。这一省,仅是损耗就会节约一成。节约了损耗,也就减少了民夫数量。

这个更需要jīng密的计算,从人力到路面情况,到车子数量一起得算好了。

开始时有很多兵士以及各州县百姓不乐意的,这个大雨天往外跑,还是在仲chūn时季,衣服湿了真冷。谁个愿意。但几天后,车辆终于畅通无阻。两人看着对方的满身泥巴,不由哈哈大笑起来。

缺少宋九的新奇与计算不行,缺少王祜的统筹安排与指挥能力不行,甚至几个学生在中间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王祜道:“不容易啊。”

后面还有事,必须不停的指挥着,才能维护好现在的秩序。

正在察看,秦娃子跑过来说道:“九先生,几个兵士围着胡大郭大殴打。”(……)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