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天下军事,欧洲、北非战场糜烂一片,中东地区也是气氛骤紧,亚洲远东战场平静中蕴藏无数杀机,东南亚地区战鼓喧天,太平洋西南诸岛也被战火笼罩。
原本和平的美洲,也因为南美等国出现的政治动荡而荡然无存。保有几分和平的地方,也只有那些没有人看得上的贫瘠之地,无人惦记,或许正是这些地方免受战火的最主要因素。或许他们生活很贫穷,但免受战火的侵袭,已经是一种很大的幸运。再也许,这大概就是老天对他们的补偿。
欧洲战场上,丘吉尔仿佛隐退般的离开了,战场上许久都没有出现有关于英国方面的消息。而在莫斯科,斯大林和喧子希特勒的较量一直都没有停止。进攻一个莫斯科已经让德国从开始的力不从心到现在的长久奋战,而苏联一样如此,一开始也是用人命堆下了德国的进攻,在后来,双方在莫斯科进行了连续一年多的战争。双方投入了近三百万的军队,其中德国始终保持着一个方面军一百万人,而苏联则是连续不断的有膨兵去支援补充。
一个高素质,一个数量多,在双方的装备基于对等的时候,只能无奈的相持对抗。一年多来,德国已经开辟完成了一条漫长的补给线,补给起来,也变得没有之前那么艰难。而苏联则是就近补给,补给起来也不难。
装备方面,德国的虎王一出来。大群的t34/85就会前去围堵。论单挑t34/85不够看,虎王的88毫米炮。就连中国虎王一样可以击穿,更别说是t34/85了。但是论起群攻战术,行动僵硬迟缓的虎王,就不是t34/85的对手了。
飞机上,受到盟友的支持,加上自己本身拥有的技术,开始时,苏联的也并非完全处于劣势。但是当德国的喷气式战斗机和空空导弹一出来。空中战场就开始大变样了。德国很快就取得了空优,一旦有了空优,地优也是迟早的事情。
然而还有一件东西让苏联人很头疼,那就是德国的突击步枪,继中华之后,德国也搞出了自己的突击步枪,在莫斯科内的第一次实战中。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比冲锋枪远三四倍的射程,拥有步枪的精确度,和步枪一样的子弹(减少后勤压力),强大的瞬发火力也不弱于冲锋枪。这些特点在城市战中,表现出了十分强悍的效果。
突击步枪远近衔接,除非是便于携带的微冲。不然的话,突击步枪必将成为战场上新的枪族主角。
其实早在很久以前,关于突击步枪的研究一早就开始了,只不过要克服的难题太多,到现在也只有中华最先装备。成为全世界第一个装备突击步枪的国家。而德国则是从六七年前就开始了新式步枪的研究,成果一出来。让德方也大为满意。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特点是静态消耗战,作战双方以阵地战为主要的作战方式,所以这就造成强调步枪的远射程,而在50米内的阵地争夺战,导致了近距离速射武器,冲锋枪的大量装备。
一战结束以后,随着工业科技的进步,各国的军事战略战术理论也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在一战后的几次战斗中,如苏联国内战争,西班牙内战,出现了一战中没有出现的情况。
双方步兵的作战距离比起一战时期大大缩短,百分之七十以上的战斗都集中在四百米的距离之内。在这个距离内,当时各国装备的步枪并不能胜任。无论是德国的毛瑟步枪,苏联的莫辛纳甘步枪,还是英国的李恩菲尔德步枪,有效射程都超过六百米,标尺射程都在一千五百米以上。
如此强的杀伤力的,在四百米内显然没有必要。这个距离内,传统步枪的威力过大,远远超出实战的要求。同时,各国装备的手动添装子弹步枪的射速不高,优秀射手一分钟也不过只能发射10到12发。这个射速显然无法对敌人造成足够的有效的火力压制。
而各国步兵的另外一种装备冲锋枪,也不能满足现代战争的需要。二战中的各国冲锋枪的有效射程均不超过一百五十米,实战中还不到一百米。虽然在一百米米内,冲锋枪有着不错的射速和火力压制。但是冲锋枪使用的弹药是手枪子弹,冲锋枪超过一百五十米距离无法作有目的的射击。冲锋枪的一百五十米,步枪的五百米,中间有一个一百五十米到四百米的火力的空档。
各国步兵部队一般通过轻机枪来弥补,但是轻机枪在基层步兵中装备较少,而且其弹药威力也很大,在这个距离轻机枪弹药的威力仍然过剩。同时冲锋枪需要大量的手枪子弹,步枪轻机枪也需要大量的步枪弹药,基层步兵同时装备冲锋枪和步枪,这也就是说后勤人员必须同时准备二种弹药。
如果能够实现基层步兵武器弹药的统一化,对于各国的军工系统和后勤系统是一个极大的帮助。出于这些目的,在30年代末期,各国就展开了对于突击武器的研究。他们希望能够生产出一种把步枪和冲锋枪的特点合一,能够代替现有步枪,冲锋枪,甚至轻机枪的一种武器。
但是,实验证明二十世纪初的标准的步枪弹药对自动步枪来说威力过大,自动步枪在连发射击时难以控制精度,而且重量较大不方便单兵携带。受当时枪械科技和金属冶炼技术的限制,当然也有对于突击步枪理念上理解并不够的原因,并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
直到中华成功研制出一款用于实战的突击步枪后,各国对突击步枪的概念才终于有了一个方向。有了引路人,一切看起来都简单了很多。虽然还不清楚中华突击步枪的性质。但有了中华突击步枪表现出来的效果就足够了。
明灯照耀前路,他们只管踏步向前便可。
研制历史早在一战期间,德方和枪械专家就意识到毛瑟步枪和mp18冲锋枪的作战种种缺陷,在一战后的几次较大规模的战役中,德国都以各种形式参战(苏联内战德国派出干涉军,西班牙内战德国派出秃鹫军团),在实战中更深刻的意识到这点。
德国轻武器设计师雨果.施迈瑟设计的德国第一款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stg44,这款突击步枪一出现在战场上。不但带来了不菲战果,也给盟军方面带去了极大的压力。
这款突击步枪早在去年年尾就出现了,但经过多方面的侧室和改进,这才正式装备全军。此枪由最终黑内尔公司制造,该枪采用导气式自动原理,枪机偏转式闭锁方式。枪弹击发后的火药气体被导出枪管,进入导气管驱动活塞带动枪机动作。完成抛弹壳,子弹上膛,导气管位于枪管上方,延伸到枪口附近。可选择单发、连发射击模式,由容量30发子弹的弧形弹匣供弹。机匣等零件采用冲压工艺制造,易于生产成本较低。
而中华的突击步枪就很另类。最少在步枪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希特勒本身也很喜欢中华的后置自动供弹装置,弹夹在扳机的后面,但这项技术有许多潜在的难题。可以说是完全打破了冲锋枪和步枪的射击理念,无奈,希特勒也只有接受这款不符合他审美观的突击步枪。
说到底。不管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外形是无法模仿中华。但在内置上,还是有不少借鉴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子弹,虽说他们并没有选择小到5.8毫米的子弹,但也比传统的步枪子弹要熊多。可以说,如果不能解决弹药问题,就无法解决自动步枪连发射击时控制精度的根本问题。
后世美军二战装备的勃朗宁bar轻机枪,也是作为突击武器来设计,希望能够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但是由于观点上的局限,仍用传统步枪弹药,这就造成了整枪设计的问题。为了克服后坐力和保持可靠性能,勃朗宁自动步枪重量过大,步兵携带仍然不便,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它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改进成为“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实际上扮演着重机枪的角色。
德国学习中华,缩短子弹的长度,选取中间型威力枪弹,就彻底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stg44由于使用中间型威力枪弹,子弹初速和射程均不如步枪和轻机枪。
和中华一样,选择长度较短的子弹,在四百米射程上,连发射击时比较容易控制,射击精度比较好,可以连续射击而且火力非常猛烈。而且重量较轻,便于携带,这也是中华突击步枪、stg44是步枪与冲锋枪性能特点的结合。
弹夹方面,从冲锋枪的20弹匣,32发弹鼓,到机枪的300发弹链,50发弹鼓,根据实战对于火力的需要和步兵携带弹药的体力上限,还是持续作战的需要,终于选择了30发弧形弹匣。当然最主要的一点,中华也是选择了30发弹夹。
30发弹匣重量适中,单兵可以大量携带。同时30发子弹,能够很好保证火力的持续性。在实战中,三四个手持突击步枪的士兵,往往可以压制住一个班的手持m1的美军士兵,和数量更多的使用莎冲锋枪的苏联士兵。后来美国的m16以及苏联的ak仍然采用30发子弹弹匣,可见其成功之处。
当然一款新的步枪也有不少的缺点,中华的突击步枪也不例外。设计之初更是麻烦一大堆,定型后也进行多次的修改,在国防军野战部队中,往往可以看到外观有些差距的突击步枪,这就是修改过的结果。
德国也不列外,去年年底样枪就出来了,但是过了一年的时间才真正走上战场。可是当突击步枪到了战场上,还是遇到了不少的问题。
用过stg44的人往往对这把枪有所不满。stg44在近距离射速较慢,因为使用短步枪子弹,连续射击时候枪身跳动明显,不如冲锋枪那样容易控制。如果在50米内,和mp40冲锋枪相比,stg44是劣势的。同时stg44的射程有限,最大有效射程不超过500米,超过这个距离就没法保证精度。
如果在很远距离遇到了手持毛瑟步枪的敌人。是很难杀伤对方的。这些似乎很有道理,但是stg44本来就有自己的使用范围,并不是一款全能的武器。他主要就是在单兵手中使用对付400米之内的敌人,压制敌人单兵的火力。
以上二种情况在现代战争实战中是很难发生的,超远距离一般有多人操纵的重武器或者狙击武器压制。比如后世在苏联入侵阿富汗的战斗中,由于akm的射程较短,无法对付山崖上隐蔽的手持英国步枪的游击队员。被迫在基层装备大量狙击手。后来主要用卡车上的双管高射炮和装甲车的小口径火炮对其压制,效果很好。而现代战争50米之内的突袭战是非常罕见的。所以stg44在多数的情况下是完全能够胜任的。
这个特点中华的突击步枪也一样具有,但是要是在突击步枪上安装光学瞄准镜之后,还能提高一倍的射程,但还是远远落后于一般的步枪。所以这个功能就显得有些鸡肋,因为远距离的敌人。自然由狙击手或者班用机枪代劳,再不然还有重机枪可以进攻远距离攻击。所以,中华的这款突击步枪其实真正的有效射程还是在四百米,确保四百米之内的超强火力,正是这款突击步枪真正的使命。除了特种部队外。很少有野战部队的士兵在突击步枪上加装光学瞄准镜。成本是一个问题,还有一个是没有太大的必要。
更何况现在的科技。就是中华也没有办法搞出强悍的全系瞄准镜,光学瞄准镜对于时常要和敌人近距离进行遭遇战的野战部队来说,效果真的不是很大。还不如三点一线,锻炼自己的射击准度。
像德国的stg44的名称mp44突击步枪一样,中华的突击步枪也有自己的名字,因为是在中兴十一年的时候定产的,所以就直接被命名为中兴(zx)11式突击步枪。
mp44突击步枪:自动方式:导气式,闭锁方式:枪机偏转式,发射方式:单发或连发,口径:7.92毫米,重量:5.22公斤,全枪长:940毫米,枪管长:419毫米,膛线:4条右旋,缠距254毫米,射速:550发/每分,射程:350500米,瞄准装置:球形准星,带护圈;觇孔式照门,夜视瞄具(实验型)。
中兴11突击步枪:全长746毫米,枪管长463毫米,全重3.25公斤,射速650发/每分,战斗射速,单发50发/分钟,有效射程400米,最远射程800米。附件配备:35毫米榴弹发射器,可折叠军刺,光学瞄准镜,弹壳收集装置。瞄准装置:球形准星,带护圈;觇孔式照门,夜视瞄具。
11式突击步枪其实在出产的时候,就好像是一个族群。不管是班用机枪还是小口径的狙击步枪,都是11式枪族之一。都可以配备光学瞄准镜。
光学瞄准镜的瞄准装置有传统机械式、简易夜瞄、可装白光瞄准镜及二代微光管的微光瞄准镜,表尺上有觇孔型照门,标有2、4、6三个字样,分别表示200米、400米和600米,表尺照门上的荧光点与准星两侧的荧光点组成简易夜瞄装置。准星由准星座、准星连接座、准星护圈和准星4部分组成,准星可拧高、拧低,准星连接座可左右移动,准星连接座和准星座上各刻有一条刻线,用以检查准星位置是否正确。瞄准镜座用以安装白光、微光瞄准镜。
白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为3倍,用于远距离目标精确瞄准。白光瞄准镜用于对600米内或800米内(配于班用机枪时)的目标实施瞄准射击和战场观察。当目标宽度为0.5m时,可概略测定目标距离。白光瞄准镜主要由物镜组。分划调整机构。目镜组。眼罩、照明机构和与枪配合的锁紧机构等部分组成。
微光瞄准镜的放大倍率也为3倍。可在夜间弱光条件下对200米以内的生动目标精确瞄准。两种瞄准镜通用于自动步枪和班用机枪,并能在枪身上快速装卸。微光瞄准镜是一种轻便的被动式夜间瞄准器材。可有效地进行夜间精确瞄准;观察发现敌人所使用的红外光源或其他光源的位置。在无月星空、中等对比度、背景不透亮的条件下,能识别200m处站立的人员。微光瞄准镜主要由镜体、成像系统、分划调节机构、低温外接电池及罩具等组成。
刺刀(匕首)用以刺杀敌人,也可作为格斗匕首和野战工具用。多功能刺刀由刺刀和刀鞘组成,刺刀上有剪刀部位、剪刀轴孔、锉削部位、刀环、刀柄座、砍削部位和锯割部位;刀鞘上有挂带、带扣、磨刀石、平口起子、剪座和轴。(注:战斗中如需用刺刀刺杀敌人时,应将刺刀装在枪上,其要领是:将刀环套入枪的瞠口装置前端,刀柄座的t形槽对准枪上刺刀座的t形凸笋,向后拉到定位。卸下刺刀时。左手握护盖,右手用力按压刀柄左右凸笋(刻有直纹处),然后将刺刀向枪口方向抽出,并装入刀鞘内,挂在腰带上)。多用途刺刀综合了砍削、剪切、锉削、开启瓶口和磨刀等功能,既可用于自动步枪,也可用于班用机枪。
中华的突击步枪能够发射5.8mm普通弹系列。必要时还能发射5.8mm机枪弹系列。步、机枪还能实弹发射标准接口尺寸直径22x125毫米的枪口榴弹,也能安装快速拆卸的35mm口径下挂榴弹发射器。
当然全世界也不是只有中华和德国独自拥有突击步枪,像美国其实也很早很早就有自己自动步枪。一战末期,勃朗宁自动步枪就已经出现在美国陆军中。之前说过,它是一款轻机枪,希望能够被单兵携带。当然这里面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决解,毕竟那是一款不成熟的单兵武器。
勃朗宁自动步枪构造简单,分解结合方便。虽然原来设计是作为单兵自动步枪,可由单兵携行行进间射击,进行突击作战。压制敌方火力,为己方提桂力支援。但是由于它的重量(重7.5公斤)不方便携行。并且发射大威力步枪弹的后坐力使全自动射击时难于控制精度。因研制太晚,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只有少量的勃朗宁自动步枪服役,但是它仍然以可靠性好坚固耐用受到前线士兵的欢迎。
在37年的时候,美队对这款自动步枪进行了改进,增加了一个两脚架,安装折叠式枪托底板,全自动射击时使枪保持稳定被命名为m1918a1。在m1918a1的基础上继续改进,取消半自动射击方式,全自动射击时射速两档可调两脚架安装在枪口消焰器上,枪的重量增加到9.2公斤,命名为m1918a2,于两年前投产。
m1918a2是“货真价实”的轻机枪它主要用于如火如荼的世界战局,最主要还是为了压制中华的强大的单兵火力。
根据中华在战场上的火力表现,美队的步兵班迫切需要班组支援武器,采用为班用自动步枪,每排6支用来构建火力支撑点,使得步兵班的火力大为提高,尽管对m1918a2最普遍的抱怨就是重量有些偏重。可是美国步兵对这种自动步枪十分信任:“在任何情况下使用都很少发生意外和出现故障,即使在丛林地带作战它也能达到所期望的冲击侵彻力。”
勃朗宁自动步枪如今已经变成美队大力装备的自动武器,是现今美国单兵主要装备之一。不过,勃朗宁自动步枪实际上它扮演着轻机枪的角色。一方面20发弹匣容量限制了火力持续性,一方面持续射击会烧灼枪管,而且枪管无法快速更换,这辛碍它扮演真正突击步枪的角色
这款步枪从原本只有二十万支的产量,为了在今后面对中华军队时,在火力方面不处于弱势,美国政府加大加快这款武器的生产,扩建原来的生产厂房,制造新的生产线。使得如今美国每天都有大量的勃朗宁自动步枪出现在美国陆军中。
当然美国人也不是不了解勃朗宁的缺点,在生产大量勃朗宁自动步枪的同时,也在极力加快真正意义上的突击步枪,在无数的资金和人才的推动下,或许要不了多久,就可以出现在美国的兵工厂的订单中。
作为德国的先进的对手,以前就受到了中华突击步枪的刺激,特别是德国的mp44出现后,斯大林更是每天都在叫嚷,一定要在明年搞出自己的突击步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