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之动力帝国  第199章 智商税(十)

类别: 都市 | 商战风云 | 工业之动力帝国 | 滿楼红袖招   作者:滿楼红袖招  书名:工业之动力帝国  更新时间:2017-03-29
 
“伟信你这话也就敢现在和我说说,一会看见小远伟信可千万别忘了科技园没派车接机这个茬。”

宁雷笑呵呵的顺着熊伟信的话头瞎扯。

这回轮到熊伟信不搭理宁雷的话茬了。

国安能快速扩张大幅改善“办公用品”和“办公环境”,远嘉旗下的特区银行就是最大的推手,此时两人乘坐的丰田80就是代表作品之一,熊伟信哪可能当着梁远这么说。

“团长,小远这回把我俩一起拉回盛京到底打得什么主意?这事儿团长说说总没什么吧。”

熊伟信无比熟练的转移了话题。

“小家伙能有什么事儿,连小婉也说得遮遮掩掩的,我看十有不是什么好路数。”

梁远的性子这几年宁雷也品出了一些,某人遮遮掩掩的把唐婉拉下水,八成是看上国内什么发财的东西或是路子,事情应该是涉及很大找自己过来背书,虽说伤天害理啥的不可能,但肯定也算不上光明正大。

宁雷这次倒是没猜错,梁远谋划智商税这事儿虽说也是在国内,但不在此时执政党控制的地盘上就是了。

当然和外人合谋敲诈暂时还不在共和国实际统治下的地方政府肯定算不上什么好路数,关于这点宁雷绝对是一语中的。

两人乘坐的联航班机下午三点多才从首都机场起飞,等两人到了南湖附近已经接近傍晚。

因此两人也没去科技园那边,直接宁雷带着熊伟信回了在科学家花园小区的新家。

也没按门铃,宁雷直接用随身钥匙打开了家门,却发觉客厅里空无一人。

“小婉,伟信过来了。”宁雷一边把衣服挂进门口的衣柜一边喊了一声。

“宁雷,怎么坐下午的班机的过来,还以为你们中午就能回来呢,食堂送来的菜都凉了,我在厨房热呢。”

“伟信随便坐,等我把菜热好了再出来招呼你们。”

唐婉的声音从厨房方向传来。

“嫂子,我又不是什么稀客外人,你先忙着不用管我。”熊伟信笑呵呵的说道。

“小婉,我闺女呢。”

宁雷在客厅里转了一圈,从冰箱中拿出茶叶,在厨房门口探出半个身子问唐婉。

“在楼上花园,说是帮着小远弄文件呢。”

唐婉一边颠着大勺一边抬头对房顶方向奴了奴嘴。

“两个都在?”宁雷有些画蛇添足的看着唐婉多问了一句。

唐婉和宁雷对视一眼,颇有些无奈和尽在不言中的点了点头。

“伟信,两个丫头和小远都在花园,我去沏茶有什么问题你把他们叫下来自己问吧。”

宁雷光棍的作出眼不见心不烦的决定。

“团长家的花园逛多少次都不带够的,团长难得安排了一个好任务。”

熊伟信迈步上了楼梯。

“都说了多少次了,花园可不是我家的,那是隔壁的。”宁雷难得的解释了一句。

宁雷话音刚落,厨房里的唐婉就已经笑得喘不过气了,大勺里的菜差点颠飞到燃气灶右侧的不锈钢水槽里。

说来有趣,这个看起来无比奢侈、无比的屋顶花园,无论老梁同志还是宁雷都一口咬定这个败家玩意绝对绝对不是自己家的,那是隔壁修的。

这个笑话从年前开始,已经让李远玲和唐婉直接笑到了年后。

“知道了,这事儿团长已经和我强调过三次了。”

熊伟信笑呵呵的在楼梯上回了一句。

唐婉把大勺放在燃气灶上,关小了煤气阀门白了宁雷一眼,说道:“指望你和老梁大哥建设,我和远玲都得饿死街头。”

“小远不是和你们强调过,马克思明明白白的写着那可是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代,贫穷可不是的代名词。”

“你和老梁大哥信奉的那套一大二公、两袖清风、越穷越光荣早晚得被历史所淘汰。”

如果不限定主题和标准答案的话,真论起理论联系实际,一百个宁雷也不是唐婉的对手。

“我等着小家伙实行他口中的那套先富带动后富的计划。”

宁雷心知肚明打自己嘴仗不是唐婉的对手,只好把锅丢到梁远头上。

“这个宁雷你可用不了等多久,没准过几天你就能看见。”唐婉得意的说道。

“这回你给我打电话还捎带着伟信,难道就是这事儿?”

先富带动后富,怎么看都是一件好事,用不着遮遮掩掩啊,宁雷有点纳闷的问了一句。

“那是另外一件事,要不是答应了你和老梁大哥,小远手头上的工作早就结束了,用得着和两个丫头没黑没白的忙了大半月,还不见人领情。”

“这些天我光顾着忙进修的事情了,小婉先给我说说带动后富是怎么回事?”

宁雷笑呵呵凑近了厨房,站在唐婉身边。

“上个月科技园汉字传呼的最终定型批量产品成功下线,小远已经决定远嘉不进入传呼产业成品的生产和销售。”

“港基集电会以优惠的价格提供全自动的传呼外壳生产线,集成了传呼所有功能的标准电子基板,已经调试完毕的液晶显示屏,只要配上振动电机、铝制天线、橡胶按钮等散件,一个熟练的组装工人就能生产出领先全球的汉字显示寻呼机。”

“科技园在传呼项目上花费了三年时间,至少投进去了十个亿的费用,单单国内每年就有四百亿的终端市场,现在大头都打包丢给你们,宁雷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

唐婉有些不满的问道。

经过三年时间的迅猛发展,港基集电旗下已经聚集了接近五千名来自海外和国内各地的员工,其中接近员工总数的五分之二负责港基集电晶圆生产线的维护和改进,剩余部分负责港基集电自有芯片的应用开发。

围绕着2、3通用芯片、2数字通讯芯片,经过三年时间的艰苦努力,港基集电已经基本掌握了基于2芯片的小功率交流电机调速、基于3芯片的浪潮分布式数据工作站、基于2数字通信芯片的无线通信网络构建等三大主要成果。

类似空气净化器、无叶电风扇、行人通道分流的翼闸开关,汉字寻呼、全自动低压电器管理系统等等都是这三大主要成果的附属产品。

当然,港基集电能拿出如此丰硕成果,梁远在人力成本的支出上也毫不手软,不去计算苏良宇、简至康、王欣、于飞扬等研发骨干用美金和期权才能完全统计的工资标准。

科技园最基础的普通研发人员的工资已经连续三年火箭一般的三级跳,从科技园刚刚成立时的月均三百涨到月均五百继而涨到月均千元。

步入九十年代,梁远成功收购了怡和最近一次远嘉大会议开完,普通研发人员的月均工资已经涨到一千五百元,这个标准哪怕放到共和国的改开前沿特区深圳,都是各企业的中层骨干精英才能拿到手的工资水准。

在远嘉大会议上梁远承诺,美国硅谷的员工待遇将是港基集电未来的努力标准。

唐婉所言港基集电在传呼研发上三年投入了十个亿,可以说是只少不多没有半点的虚假水份。

“光港基集电就五千人了?怎么发展得这么快?”宁雷十分惊讶的问道。

远嘉大会议和一般企业的年终会议略有不同,虽然会议主题天马行空少有限制,但在会议上基本没人习惯性的描述我们部门拥有多少多少员工,完成全年销售额多少多少等数据,会议的重心往往都倾斜向技术领域。

因此宁雷年前虽然跟着梁远参加了不少大会议的议题,但对港基集电的员工总数还没什么印象。

“如果招聘国内员工,中科院就是远嘉在人力资源上最大的后台,在海外小远大额参股了一家全球最顶级的猎头公司,只要待遇跟得上,人还不是要多少有多少。”

“当初,我把联航的第二基地放在盛京,公司里不少人都认为我在瞎指挥,联航主基地在首都,哪有第二基地距离主基地不到一千公里的,连我以权谋私的猜测都出来了,现在看看这才过去多久,最多再有一年半,单凭远嘉关联企业的员工联航就能保证盛京线路的盈利。”

唐婉语气很是自豪。

“宁雷我和你说,要不是以前小远答应了你和老梁大哥用实际行动作出先富带动后富的表率,就算是我都不可能答应小远主动放弃利润丰厚的传呼终端市场,小远拿邮电部当回事,在我眼里邮电部可不是什么高不可攀的大衙门。”

“美国的摩托罗拉能在邮电所里摆柜台,港基集电同样能在邮电所里放销售专柜,我看谁敢拦着试试。”

唐婉瞪了宁雷一眼,用略带嘲讽的口气说道。

对于梁远的决定唐婉其实是不赞同的,在唐婉看来,随便拉上部队,国安,铁路,中科院出来站台,现管电信产业的邮电部还真算不上什么无法逾越的难关。

当然,唐婉先把远嘉放弃传呼产业丰厚利益这件事情摆出来,也是为了一会顺利的向宁雷推荐某人的智商税计划。

所谓堤内损失堤外补,既然国内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不好意思下手,那收拾以前的人民公敌蒋匪帮宁雷总不好意思不答应了吧。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