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第三次英布战争
第341章第三次英布战争
英国同法俄结盟后,五国联合舰队顿时瓦解,德意奥三国海军加起来的数量和质量都不如英国海军。(kan.最稳定,)
面对这种情况,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立即召开御前会议,同一干大臣们商讨应对之策。
首相特奥巴登冯贝特曼霍尔维格首先说道:“很明显,英国暂时牺牲了一部分利益,跟中华帝国、法国和俄国达成了和解,这样他们就可以分化我们八国同盟关系,进而达到各个击破之目的。”
“都是没有远见的国家!”外务大臣卡普里维伯爵冷哼道:“他们现在贪小便宜,让英国人喘过气来,将来就等着他们哭吧。”
“没错!”防务大臣伯恩哈特冯比洛说道:“英国人似乎正在学习我们俾斯麦的外交策略。”
威廉二世说道:“别管他们用什么策略,我们该怎么办?”
海军大臣提尔比茨立即说道:“陛下,我们公海舰队绝对有信心,只是意大利海军和奥匈海军似乎信心不足。尤其是意大利,他们已经打退堂鼓了。”
威廉二世点点头,对提尔比茨他还是很满意的。
特奥巴登说道:“意大利位于地中海半岛上,三面环海,他们打退堂鼓是可以理解的。而奥匈帝国海军实力太差,对我们的帮助有限。我建议暂时不要跟英国海军正面对抗,等到我们的海军足够强大时再作打算。”
比洛问道:“那我们辛辛苦苦夺回来的殖民地怎么办?交给英国人?那我们不是白忙活了吗?”
特奥巴登解释道:“英国的强项在海上,他们的陆军不行,帝国陆军已经控制住了南非,同荷兰、布尔联军达到20万人,英国陆军想要夺回南非几乎是不可能的。”
比洛问道:“你的意思是我们跟英国人再打一场布尔战争?”
特奥巴登点点头,不置可否。
比洛皱眉道:“可问题是英国加入了法俄同盟,法国和俄国能坐视不理吗?英国陆军不行,可是法国陆军和俄国陆军还是威胁很大的。”
特奥巴登说道:“俄国经历了中俄战争后,元气大伤,不会为了英国而贸然跟帝国开战的。法国国内矛盾重重,贪污已经引起法国国民的强烈不满,法国政府短时间内也没心思帮英国跟帝国开战。我们还有奥匈帝国和意大利王国牵制法国和俄国,因此最终的结果肯定是法俄和意奥分别中立,只让我们德国跟英国争斗,这符合他们的战略目的。”
众人点点头,特奥巴登这样解释他们也就清楚了。
特奥巴登接着说道:“英国是没有能力进攻德国本土的,而我们同样如此,所以德英之间的战争最终只局限于南非殖民地。我相信德国陆军能够顶住英国陆军的反扑,南非的黄金和钻石属于德国的。”
威廉二世顿时松口气,道:“这样就好!就让英国人在南非碰一头血吧!”
提尔比茨这时说道:“陛下,英国加入了协约国,协约国的海军力量已经对我们同盟国处于压倒性优势,我们必须得扩大海军力量。”
威廉二世点点头,道:“你说的很对,我们的确得再次扩充海军力量了,海军部有什么计划吗?”
提尔比茨说道:“显然,当前世界海军各国都在发展神弓型战舰,在这方面中华帝国海军走在世界领先地位,他们的神弓型战舰经受住了海战的考验,为各国海军所追捧。发展神弓型战舰来对抗英国海军的无畏型战舰符合帝国海军的发展要求。然而目前帝国海军工业还不足以全部仿制中华帝国的神弓舰,大部分装备和零件还得从中华帝国进口。按照中华帝国服役一级、建造一级、设计一级的发展方略,目前中华帝国国内肯定有一级更先进的神弓舰正在建造当中,我希望继续加强同中华帝国海军的关系,获得他们最先进的一级战舰。”
威廉二世点点头,中华帝国的海军工业的确已经超过了德国,对于德国海军向中华帝国海军学习并引进技术的做法表示支持。
比洛问道:“帝国情报部门有什么消息吗?”
提尔比茨回答道:“上海船舶重工正在秘密建造一级神弓型战列舰,具体配置目前中华帝国还处于保密阶段,我们的情报系统获得的消息是这级战列舰排水量教之前的夏朝级战列舰增加了2000多吨,应该是增加了锅炉和主炮口径所致。目前我们得到的消息是中华帝国北洋兵器重工已经完成了305毫米50倍伸舰炮和320毫米40倍伸两款舰载主炮的靶场射击试验,听说330毫米40倍伸舰炮也在秘密研制当中。我们猜想这级战列舰应该搭载的是320毫米40倍伸主炮系统,航速应该达到22节以上。”
特奥巴登问道:“可我听说在北大西洋海战当中,中华帝国大西洋舰队的战列舰航速已经达到了27节以上。”
提尔比茨微笑道:“我们也关注了这条情报,中华帝国海军大西洋舰队的九艘主力舰的确有这个速度,可是太平洋舰队的九艘主力神弓舰却只有21节,她们都是同时间建造的,不可能有如此大的差距,唯一的可能性就是大西洋舰队的九艘主力舰并非是战列舰,而是削减了装甲防护的二等战列舰。”
威廉二世说道:“中华帝国能够打败英国,他们在北大西洋上的破交作战值得我们思考。”
“陛下说的对!”提尔比茨赞同道:“我们海军部这次的计划除了要获得中华帝国最新一款神弓舰的设计蓝图之外,我们希望引进中华帝国大西洋舰队的那款二等巡洋舰,这样帝国海军将可以在远洋跟英国海军周旋,甚至我们也可以发动对英破交战,取得辉煌战果。”
威廉二世点点头,对于提尔比茨的海军思想很满意。
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威廉二世批准向德国海军拨款2.5亿德国马克,用于1907年度海军扩充计划。
随后,德国海军部制定了1907年海军法案,批准德国海军建造4艘凯撒级战列舰,4艘布吕歇尔级二等战列舰。所需技术和设备依然从中华帝国进口。
德国海军部得到批准后,立即指示驻中华帝国海军武官佩斯少将同中华帝国海军部联系。
就在德国海军寻求扩张计划的时候,英国海军护送三十万英国远征军抵达开普敦,同二十五万开普敦英军组成重组非洲殖民军,对南非境内的德国—荷兰—布尔联军实施反击,第三次布尔战争爆发。
五十五万英军进入南非后,并分两路,一路从南非达菲什河上游出发,向奥兰自由邦布隆方丹进攻。另一路从南非北部的奥兰治河进军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目的是牵制住德军主力,是德军无法增援荷兰人和布尔人。
为了确保作战目的的完成,英军动用了海军力量,沿着德属西南非洲海岸线,四处炮击,迫使德军不得不动用大部分兵力防御沿海,防止英军登陆。
这样一来,德军可以增援南非的就只有不足两万人了,加上两万荷兰军队和十几万布尔杂牌军,不论兵力和战斗力都远逊于英军。
1907年2月3日,十五万英军攻陷布隆方丹,重新占领奥兰治首府,德荷退入约翰内斯堡,布尔军队则撤入马朱巴山地区,展开游击战。
轻狂的英军以为德荷联军不过如此,集结12万人包围约翰内斯堡,意图全歼德荷联军。然而,他们忽视了布尔军游击队。当英军主力进攻约翰内斯堡时,英军的后方补给线遭到布尔军的猛烈攻击和袭扰。
2月15日,布尔军发动马朱巴山战役,在斯皮恩科普峡谷伏击了英军运输队,歼灭英军三千余人,截获了英军步枪六万支,弹药六百万发,大炮36门,包括4门大口径攻城火炮,炮弹三万发,以及其他一百多车给养物品,悉数落入布尔军游击队手里。
英军前线遭到德荷联军抵抗,武器装备损坏严重,需要更换。大军给养急需要补给,另外攻击约翰内斯堡还需要大口径攻城炮,否则难以轰塌坚固的防御工事。而英军的补给物资悉数在斯皮恩科普峡谷被劫,造成英军不得不放弃攻击约翰内斯堡,退回布隆方丹。
而布尔军游击队得到了英军的大批武器装备后,鸟枪换炮,在装备上获得了极大的提升,不弱于英军。他们继续采取游击战术,渗透到英军大后方,四处袭扰破坏,令英军无法对德荷联军展开大规模会战。
在德属西南非洲殖民地,英军虽然占据数量优势,而且拥有制海权,但是德军战斗力强,英军未能前进一步,双方在奥兰治河两岸形成了对持态势。
于是,第三次布尔战争刚刚开始半个月,英军的失误令战争打成了胶着。
英德两国争夺南非,同盟国和协约国其他成员国则宣布局外中立,为德国和英国压阵,同时也是为了避免两大军事集团爆发全面战争。
英德爆发第三次布尔战争,远在亚洲的中华帝国却是在忙着发展国民经济。
中英战争之后,中华帝国获得了空前的胜利。不但收复了香港等失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且获得了大量英国的海外殖民地,尤其是澳洲成为中华帝国的附属国,廉价的羊毛、矿产资源源源不断的输往中国大陆,为中华帝国的工业发展提供了廉价的原料。
但最让中华帝国政府兴奋的是,通过对英国的掠夺,整个战争期间中华帝国获得的利益高达20亿龙币,其中光巨款就达到15亿龙币。这笔巨大的战争收入等于让中华帝国国民少奋斗十年。
为此,中华帝国国会不得不修改未来发展方略,从新制定五年发展计划。
帝国总理大臣张枫在新年国会报告中做出工作总结报告,并提出对明年的计划展望,要求国会按照光华六年的成绩,来制定光华七年的财政预算。
根据光华七年一月中华帝国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经济数据显示,光华六年国民生产总值受中英战争的巨大刺激,国民经济强劲增长,光华六年帝国国内生产总值88亿龙币,比上年增长122.3,第二次达到三位数增长。上一次突破三位数增长是在中俄战争期间,由此可见,战争一旦打胜,对于帝国工业的发展是极为重要的。
不同于中俄战争期间的增长模式,中俄战争期间,中华帝国没有进行大规模造舰行动。而中英战争期间的战争刺激因素集中于帝国的海军工业。帝国海军大规模的造舰行动,带动了全国冶金、制造等行业的高速发展。由于海军工业是一个国家的国民工业体系的核心,因此带动光华六年的国民生产总值的急剧飙升。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国各地全面推广优质粮食种植技术和使用科学方法,粮食连续八年增产。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365万吨,比上年增长11,增幅继续回落,传统粮食产量提升已经接近极限,想要继续增加粮食产量,需要更多的农民和耕种土地。
农业人口继续减少,幅度快速增加。主要因为帝国工业发展极快,大量农民转业为工人。光华六年年底,全国城市人口较去年增加了500万,虽然较前年的550万下降了50万人,但是整体工人增速依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中华帝国正在快速的由农业国转入工业国。
帝国工业方面,海军工业成为工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中华帝国工业生产继续高速增长,企业效益进一步提高,战争期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89.7。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256.5,轻工业增长43.6。
六大工业基地中,沿海的辽中南、京津唐、长三角、珠三角四个工业基地发展最快,得益于帝国海军工业的大规模扩张。四大工业基地囊括了帝国海军工业的90的工厂,为了对抗英国海军,全国增加了200多家造船厂,80集中于四大工业基地周边。
光华六年,帝国造船累积完成10056艘,总吨位188万吨,位居世界第三。(第一英国,221万吨,第二美国203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