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军阀(三百八十二)危机的征兆
一行人进入了宽敞的手术室,此时护士们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不一会儿,陆续又有几位医师到来,杨朔铭注意到旁观者当中竟然有几位身穿白色汉服的白发苍苍的老中医,不由得向柳香芸投去询问的目光,柳香芸冲他眨了眨眼,装作不经意的来到了他的身边,象是开玩笑似的轻声在他耳边说道:“知道咱们民间传说的‘易容术’吧?那几位都是我请来的高手,预备你要是弄砸了,他们好接手。”
“我不会给他们机会的,呵呵。”杨朔铭自信地一笑,趁着无人注意的时候,在她耳边轻轻一吻。
“好了,准备就绪,你可以开始了。”柳香芸的脸微微一红,她掩饰似的转过身,宣布手术开始。
在给苏尼雅娜注射了麻醉剂之后,杨朔铭注意到她显得非常紧张,便开始和她说话,缓解她的情绪。
“你的这种情形,我们称之为‘狼咽’。”
“‘狼咽’?”
“是的,我们人类在母体中逐渐形成胎儿时,鼻子、嘴唇还有下把这些脸部器官原本都是分裂的,但随着成长就会紧密地结合起来,变成了正常的脸部以后婴儿才会呱呱坠地。但是,偶尔也会有特例的,那就是仍然维持着分裂的状况而出生的婴儿,其实也就是在母体内发育不完全,最常见的就是只有嘴唇裂开而被称为‘兔唇’的情形,而从嘴唇一支分裂到下巴的情况则被统称为口盖裂,象你这样的‘狼咽’就是其中的一种。”
“是啊,我一生下来就是这个样子的,不是烧伤或者别的什么。别人都说根本不可能治好……”
“这是病,是你在母亲的肚子里时得的病。而我要把它治好,就是这样。”杨朔铭觉察出了女孩心里的不安,他看着她的眼睛,用非常平静的语调说道。因为现在不能让她稍微表现出一点儿动摇。
女孩看着他的目光里的不安渐渐的消失了,取而代之的,信任和感激。
“谢谢你。医生。”
“别多想,一会儿好好睡吧。做个好梦。”柳香芸看着她,温柔地说道,“等你再醒过来的时候,一切都不一样了。”
“嗯。”女孩子闭上了眼睛,杨朔铭看着她眼角的泪花。心里突然有了一个带有些恶作剧的想法。
伴随着他的心念,“超级电脑眼”开动了起来,将“狼女”的脸部图像全都复制下来,开始了令人眼花缭乱的繁复组合。
很快,最佳的方案便出现在了杨朔铭的眼中。
杨朔铭先是一惊,随后点了点头。嘴角现出了一丝不易觉察的微笑。
根据他一开始的观察,这位“狼女”的眉眼五官本来就很好,所以对于她在手术过后可能变得好看这一点,杨朔铭本来就是有心理准备的。再怎么说也不至于会吃惊。
但是,他没有想到,一旦把她的五官组合起来,会这么漂亮。
有的人五官长得很好,但合起来却不漂亮,也有的人五官都不算好看,但合起来却非常协调,而这位“狼女”则兼具了以上两种情况的优点。她的五官拆开来看。无一不是人上之姿,而在进行过最佳组合之后。美丽程度可以说是呈现几何增长。
到了麻醉药起作用的时间,杨朔铭注意到手术台上的女孩象是已经睡着了。他看了看墙上的时钟,点了点头,“现在开始吧。”
一个半小时之后,手术结束了。
杨朔铭靠在椅子上,看着手术台上的女孩,现在,女孩的整个脸几乎都被包了起来,只露出两只眼睛。
柳香芸给杨朔铭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杨朔铭注意到她盯着自己,虽然她没有摘下口罩,杨朔铭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但他还是能感觉到她眼中的疑惑。
“你刚才好象……”柳香芸摘下了口罩,顺手也把杨朔铭的口罩摘了下来。
她清楚地记得,在给女孩的手术中,杨朔铭似乎对她的脸多动了一些手脚。
“算是我送给她的一个小小礼物。”杨朔铭看着仍然昏迷未醒的女孩,微笑着说道,“希望今后的她能开心快乐。”
柳香芸明白了杨朔铭的意思,还给了他一个会心的微笑。
杨朔铭在离开手术室,回到自己的居室时,他正要休息一会儿,一位通讯军官便送来了一叠文件和电报。
“这份电报是曹大总统来的急电。”通讯军官指着放在最上面的一份电报说道。
“他不是股票又被套住了吧。”杨朔铭听到是曹锟来的电报,不由得有些好笑的说道。
听了杨朔铭的话,通讯军官也跟着笑了起来。
现在的中华民国大总统曹锟,尽管是新的“一国之主”,但他似乎对股市的走向,总是无能为力。
由于前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徐世昌因年迈体弱,精力大不如前,因而在总统任内期满后,没有寻求连任,经过新一届的全国选举,加入青年党的曹锟顺利当选为中华民国的新一任大总统。进步党内阁也变成了青年党和国社党联合组阁。尽管如愿以偿的坐上了总统之位,但曹锟并没有将政府内阁成员全数撤换,象财政部长杨朔铭、外交部长顾维钧、陆军部长蔡锷和海军部长汤芗铭便依然留任,新的内阁总理为曾琦,参谋总长则由吴佩孚接任。
曹锟的总统之梦虽然圆了,但他也发现,这个位子其实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好干,因而他对于杨朔铭这个“武财神”更是分外倚重。
通讯军官告辞后,杨朔铭打开了曹锟的电报看了起来,果然不出所料,曹锟是来“问计”的。
“你这点损失才哪到哪。”杨朔铭看着电报,自言自语的说道,“要是你知道以后美国股市会发生什么事。还不得跳楼了?”
杨朔铭在心里小小的想象了一下曹锟跳楼的样子,不由得呵呵一笑。
想象归想象,他当然不会让曹锟沦落到跳楼的地步,而即将开始的“剪羊毛”行动,在他的秘密计划当中,也是不包括中国的。
杨朔铭想了想,取过纸笔。便开始给曹锟拟起电报稿来。
1928年,展现在一个中产阶级普通美国人面前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繁荣兴旺的远景。就在这一年刚刚走马上任的赫伯特胡佛总统还一本正经地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幻想,“我们尚未达致目标,但我们有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头”。这是一项庄严的经济许诺,其中混杂着被通俗历史学家称之为“美国梦”的那种东西。更加自鸣得意的是,欧文费希尔和其他洞悉华尔街秘密的经济学家们都信誓旦旦地向老百姓保证:他们正在凝望一个繁荣的“永久性高原”。
这块富庶的高地——比古老的新教徒赞美诗所珍爱的“乐土”更真实。看上去就好象是一场始于内战时期的工业大发展的最终胜利。美国最近这场战争的结果,已经出现在大规模生产的力量中,混合着新技术的奇迹。甚至就在眼下。有总统及其他名流出面捧场,亨利福特正在主办“电灯发明50周年庆典”,以纪念爱迪生和白炽灯的50岁生日。摩托车、浴缸、电冰箱、收音机,都是进步的试金石。在时尚和广告的刺激下。要想跟上潮流,所需要的行头不亚于最新潮的模特儿。营销手段带来的压力,甚至怂恿人们购买双份的奢侈品——每间车库里两辆汽车。
国家的政策和制度,与繁荣的中产阶级紧密纠缠在一起。1929年1月,这十年最有活力的周刊《时代》杂志向沃尔特克莱斯勒欢呼致敬,推选他为“年度人物”,因为在过去12个月里,他把普利茅斯和“迪索托”牌汽车介绍给了公众。以1.6亿美元买断了“道奇”兄弟公司,并开始建造“世界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幢68层的巨人”。随后《时代》周刊的封面上,出现了小威廉里格利的面孔。接下来连续几周依次在封面上露脸的是:哈里古根海姆、伊瓦克鲁格、塞缪尔英萨尔和托马斯拉蒙特——他们全都是英雄。新创刊的《财富》杂志长达3页的宣言,宣称“人们普遍同意这样一句老生常谈:美国的伟大功绩就是商业”。另外几幅大广告是巴布森的《报告》:“你的美元——你是否在连续而有效地工作?”,“汉密尔顿”牌手表——“你能告诉一个成功的男人他实现成功的时刻么?”,罗伯特沃肖的新书《华尔街的故事》:“这些巨人正从本书的字里行间阔步走过,……就象中世纪的冒险家一样。……丹尼尔德鲁、吉姆菲斯克、杰伊古尔德、范德比尔特、希尔、哈里曼……以及很多其他人,他们的丰功伟绩令举国震惊”,以及施特劳斯公司:“他把他微薄的收入投入到稳妥可靠的优质证券中”。它们代表了连续不断地击打普通读者心灵的刺激物。大多数在1918年的“自由公债”中购买自己平生第一笔债券的美国人,都转向了更具投机性的股票。广告夸耀的是高价格,而不是便宜货——从派克大街上价值45,000美元的公寓和配备“‘克雷恩’牌路易十六酒店金质器具”的浴室,直到价值2.50美元的口红和价值50美分的剃须刀——为挣钱容易的一代人设定节制消费的标准。在这场向永久性繁荣高地攀登的比赛中,要想跟上趟,股票市场是显而易见的交通工具。1920年,美国有29,609个股票经纪人,十年的时间里,这个数字跃升到了70,950人。人们普遍注意到,大多数市民不再阅读报纸的头版,而是手忙脚乱地翻到金融专栏。小报和内情通报向缺乏经验的外行们提供建议。广播电台里汩汩流淌的是“老顾问”的声音,象教堂执事一样四平八稳,吟诵着塞缪尔英萨尔自己的经纪人的智慧。
关于商业周期的神话,公众的兴趣不断增长。左右商业周期的。究竟是生产过剩,还是生产不足,是银行的运作、方法的创新,还是希望或恐慌的歇斯底里,抑或是太阳黑子,这些并不清楚。猜测披上了预言的外衣,希望抢先于计划。乐天派相信。老的经济规律已经失灵;另一些人则勉强承认,困难的日子可能回来。但每一场暴风雨过后,天空总归还会晴朗——倘若人人都能保持他阳光的一面的话,正如这个季节最流行的歌曲所告诫的那样。首先,衰退是反常的事情,繁荣无需解释。它既非所谓有闲阶级的垄断,也不为共和党人所独享,尽管他们总是竭力要把这一切归到自己的名下。
一个人如果每周存下15美元,投资于优质普通股,并让红利和股权不断积累,那么。20年后,他将至少有80,000美元,来自投资的收益大约是一个月400美元。他会阔起来。因为收益能让他阔。人们坚定地相信,任何人不仅能阔,而且也应该阔。象民主党全国委员会主席约翰拉斯科布是这样声称的。雇员被鼓励投资于老板的股票和债券——这一制度,被有点含糊地视为美国的职工分红、甚或是社会保障的等价物。
很多这样的股票都是以保证金买来的,这意味着,投资者(包括现金很少、但希望却很大的小孩子)只需拿出约为价格四分之一的现钱。经纪人通过向银行借钱来预付剩下的部分。经纪人借款这种不稳定的信用结构,在1929年2月摇晃了起来,当时。联邦储备委员会下令其成员银行,不得为此类投机目的而贷款。但是。由查尔斯米切尔领头的私人银行家立即为投机而打开了他们的保险柜,释放出了数百万美元。给大牛市以及它赖以构建的信心时代以进一步的刺激。这导致了另一次活动的痉挛,没有任何诸如消费需求之类的切实保证,生产效率的增长或股票的真实收入都是有问题的。当富人越来越富的时候,千百万收入微薄的芸芸众生正掏空他们的储蓄,降低他们的购买力,为了投机而抵押他们的未来。这些市场交易,其中百分之九十与其说是长期投资,还不如说是赌博冒险。
几乎是不知不觉之间,经济控制中的一场变化发生了,从早期的产业资本主义转变为金融资本主义。对投资者的剥削,以及会计账目中的频繁欺诈,都属于新秩序中不那么令人愉快的特征。控股公司——它是源自19世纪晚期“托拉斯”这条已被杀死的恶龙的化身——如今非常兴旺。它允许一小撮股东控制一个分散在四面八方的连锁帝国,甚或是关系松散的利益集团,控股公司所行使的权力常常跟它的规模是如此不成比例。这些公司有时候层层叠加在一起,巴别塔伸向天空,底座却在颤抖。它们有时被用来掩盖公司财务的真实状况,以逃过监管当局或公众的法眼,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有一家被称做“合众国银行”的纽约州立银行,为了隐瞒它日渐增长的虚弱,而投资100美元,创立了一家傀儡公司,买卖这家银行变戏法似地变出来的另一家傀儡公司的股票,以制造繁荣的假象。局外人被这场一本正经的闹剧所欺骗,后来慢慢才怀疑这座表面有很多花岗岩和大理石的建筑成了一个债台高筑、账目不靠谱的空壳。
华尔街病症的另一个发展,是所谓的“信托投资公司”的迅猛增长,这些公司的功能,就是把借给它们的钱拿来投资,并向它们的股东和受益人派发纯收益。实际上,他们比赌博公司好不了多少,在这样的赌博公司里,就连天真的顾客也不会把自己的赌金委托给一个胡乱选择的赌伴,而是交给赌台管理员——当然,他们主要是代表“赌场”的利益。有450万美国人把他们部分或全部的积蓄交给了信托投资公司。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一个不计后果的融资继续加速的过程。在这一背景上,隐约出现了美国长期债务这个庞然大物。要成功地维持,就需要不断扩大的市场和全世界的繁荣。购买力的稍稍降低,或者价格的回落,都可以把震动传遍整个山脉。庞大的信用运作这一新的力量,依然没有被人完全理解,被某些人鲁莽地滥用着。普通的美国人则对特大规模的信用没有什么概念。普通人更熟悉象分期付款之类的家常形式的信用膨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