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德意两国和苏联都在把坦克运入西班牙。到时候也许我们会有好戏看。”陆军部长孙岳上将说道,“他们的战训,对咱们来说会很有启示意义。”
“那用不用咱们也支援西班牙人点东西?”唐绍仪说道,“反正也是顺水人情。”
“总理打算支持哪一派西班牙人?”海军部长沈鸿烈象是开玩笑似的问道。
“当然不会是苏联人支持的那一派。”唐绍仪说着,脸上不自觉的现出了一丝怒容,“他们那一套骗人的把戏,害死了那么多人,早就该收场了。”
“这一次英法美等国放德国和意大利人的水,为的也是怕西班牙‘变红’。”孙岳说道,“布尔什维克主义惯于蛊惑人心,甚为可怕,我国亦不可不防。”
“所以说,咱们现在也要防止咱们华夏的那些吃饱了撑着了的人去参加什么‘国际纵队’。”单轲威说道,“否则遗害无穷。”
“可要是咱们公开表明支持佛朗哥叛军的话,佛朗哥此人名声不佳,似乎对我国之声誉有所不利。”顾维钧说道,“莫不如暗中支援好了,德国人那里面子上也好看。”
“倒也用不着太多的顾忌,成王败寇,中外一理。”孙纲笑了笑,说道。“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所以没有必要在注定要失败的一方身上浪费精力。”
“是啊,只是,很多人现在都忘记了这一点。”唐绍仪说道,“不过,我们不能忘了,今天还是另外一个重要的日子。
沈鸿烈看了看手表,又看了看窗外有些变晚了的天色,神色变得凝重起来,“我真是一分钟都不愿意多等了。”
1937年1月1日,中国正式宣布退出华盛顿“限制海军军备条约”,并拒绝出席新一轮的伦敦海军会议。
柏林,德意志帝国总理府。
“这一天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希特勒放下了手中的报纸,笑着对身边的海军总司令雷德尔上将说道,“据我们在中国的情报人员的报告,中国人重新启动了他们的新战列舰的建造计划,这种新式战列舰的排水量将超过50000吨,主炮口径为450毫米,而且他们准备建造一口气建造6艘这样的战列舰,我真是太佩服中国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了。”
“中国人在菲律宾问题上一直受到美国的强烈抵制,他们已经意识到了华盛顿条约带给他们的不利地位,因此在想办法弥补。”看着兴奋的希特勒,雷德尔沉静地说道,“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件好事。世界的目光会因此而聚集在中国人身上,德国海军将拥有更多的行动自由。可以说,中国人又帮助了我们。”
“是啊!尽管我们和中国之间不存在盟约一样的东西,但我们和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这一次就是绝佳的配合。”眉飞色舞的希特勒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狂热之色,“要是我们现在就能拥有这样的战列舰该多好啊!”
听了希特勒的感叹,雷德尔只是笑着点了点头,并没有接口。
德意志第三帝国的元首大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权分子,这一点毫无疑问,而希特勒本人十分喜欢大型军舰,甚至于可以说是达到了迷恋或痴狂的程度。在这个童年一直梦想成为艺术家的奥地利人的画作中,时常可以看见大型军舰的影子。由德国建造能象征日尔曼人勇武精神和优秀品质的巨型战舰,一直是希特勒的梦想之一。尽管德国已经开始了“F”计划和“G”计划(即“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提尔皮茨”号战列舰),但希特勒并没有感到满足,就在今天,希特勒得到了“Z”计划的草案,而中国重新启动新战列舰的建造计划无疑又给了希特勒以更强烈的刺激。
但到目前为止,德国海军内部关于新的造舰计划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论,对于希特勒的“大海军”梦想,雷德尔并不是完全表示赞同的。
早在纳粹党掌权之初,德国海军内部就存在着分别为主张大量建造大型战列舰的代号为“X”以及着重建造小型化远洋舰艇的代号为“Y”的两个不同思路的造舰计划。这两个计划分别为海军内新老两批人所拥护。主张优先建造小型远洋舰艇的是以海军上校赫尔默斯.海耶为首的一批年轻军官,他们主张在无法从英国人手中夺取制海权的情况下,应该采用以尽可能的破坏英国人的海上优势和航运线为主的战术,而不是靠建造大型战列舰的方式和英国人硬碰硬。而与之相对立的是以海军副司令金特.古泽上将为首的一批资深海军军官们,他们大多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历次海战,很多人对日德兰大海战仍记忆犹新,因此思路相对的还停留在那个时期的舰队决战上。
德国“大舰巨炮党”和“远洋小舰党”的矛盾在造舰方案委员会会议上引起的争论差不多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海耶上校曾经在向德国海军最高统帅部提交的一份报告里这样写道:“……我们的海军即使有更多的大型战列舰,也未必能够打赢英国海军,因为和英国人强大的战列舰队硬碰硬不是一种合适的对策,英国人的弱点在大西洋上,世界上百分之七十的航线位于那里,英国的经济需要靠那些航线来维持。所以建造一些小型的、并具备一定战斗力的军舰才是真正的应对办法,海军应该把有限的资源投入到建设大批小型的、快速的、有强大续航能力的舰艇去用以破坏那些英国人的海上生命线,而不是用来建造仅仅那么几艘短期内无法投入使用的大型军舰。”
对于这种观点,德国海军内部的传统派人士则不以为然,在他们看来,对于德国海军来说,舰队决战才是真正的王道,海军副司令古泽上将在海军会议上质问海耶上校的这个方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德国海军不能依靠舰队去击败英国海军?古泽上将的这番话里的意思很明显:“如果要放弃建造大型战列舰,就等于是自动承认了德国海军的失败。”基于这种认识,他认为德国应该致力于大型战舰的建造,只有靠这些大型军舰,才可以撕开英国海军对德国的海上封锁线。
由于双方为此在造舰方案委员会会议上争论不休,谁也不能说服对方。最后,迫于海军司令部上层的压力,海耶上校的方案最终被造舰委员会否决。
由于“易货贸易”使德国得到了来自于中国的充足的原材料供应,德国的工业恢复很快,因而德国海军的扩充时间表也相对的提前了。就在去年年底,德国海军造舰委员会向海军总司令雷德尔提交了一个为期十年的造舰计划,该计划决定兴建一大批巨型军舰,包括排水量达到56000吨的“H”级战列舰。但是雷德尔并不完全赞同这种方案,他起用海耶上校被否决的方案,给这份计划起草了一个修正案,但是大型军舰的建造依旧被放在了优先位置。这就是“Z”计划的草案。
“Z”计划草案的核心是“H”级战列舰,“H”级战列舰是比“俾斯麦”级还要巨大的战舰,设计排水量为55400吨、长度接近266米、航速30节,装备有406毫米口径的舰炮8门,装甲比“俾斯麦”级更厚,该级舰一共计划建造4艘。另外还计划建造排水量30500吨的柴油机、蒸汽轮机混合驱动的“O”级战列巡洋舰3艘,这3艘军舰计划装备和“俾斯麦”号同一型号的三座双联装的381毫米大口径舰炮。还有为了破坏敌国的海上航运而专门设计了“德意志”级的发展型——完全靠柴油机驱动的“P”级袭击舰。该级舰在排水量、航速以及装甲防护上都要远远超过“德意志”级,续航力将达到25000海里/13节。为了加强德国海军航空兵的力量,德国计划再建造一艘“齐柏林伯爵”级航空母舰。在“Z”计划的修正案中,还包括大批中小型舰艇,如5艘“希佩尔”级重巡洋舰;排水量近8000吨,航速可以达到36节的“M”级轻巡洋舰;还有一大批的驱逐舰和驱逐领舰,以及近300艘各型潜艇。
在海军将这份计划草案提交给希特勒之后,对大型军舰一直迷恋甚深的希特勒当然没有什么意见,但雷德尔还是提醒希特勒,“假使一两年内开战的话,这些大型军舰即使建成。也将无法及时备战。”对于雷德尔的担心,希特勒向他表示说:“在我的政治蓝图里,1944年以前,是不会动用海军的大型舰艇的。”
尽管有希特勒的保证,但雷德尔仍然担心一旦战争爆发,这个庞大的造舰计划不能完成,因而一提到这个计划,他总是一幅忧心忡忡的样子。
但到今天为止,事情发生了对德国极为有利的变化,中国宣布退出华盛顿条约和随后可能出现的庞大造舰计划,将不可避免的分散英国和美国的海军力量和目光。德国海军在欧洲所面临的压力可以说大大的减轻了,如果德国真的能够完成“Z”计划,不管德国将来面临着的会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胜利的可能性无疑会大大的增加。
“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潜艇。”兴致勃勃的希特勒接着说道,“中国已经帮助我们建造了12艘不同型号的潜艇,我们的人参与了设计和建造工作,并且独立完成了8种潜艇的设计,我们将来还会建造更多的潜艇。”
“是的,这一次我打算让潜艇部队也参加在西班牙的行动。”雷德尔说道,“我们的艇员缺少实战经验,可以借着这个宝贵的机会锻炼一下。”
“可惜这一次在西班牙,能给海军提供的机会不多,陆军和空军倒是可以大显身手,”希特勒笑着说道。
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有一定规模的使用装甲力量的战争,西班牙内战被一些军事观察家认为给有关坦克的“未来角色”和“坦克战”的理论提供了有价值的经验教训;同时另一些人则质疑,由于在西班牙使用的坦克规模太小,战术简单及西班牙内战的特殊性,这些经验教训能否影响到主要的军事强国的军队。对于苏联红军来说,西班牙内战的经验对坦克技术的发展确实有一定的影响,但在战术层面,许多教训却都被忽视,歪曲或误解了。
在西班牙内战爆发后,作为支持西班牙共和国的一方,苏联向西班牙派出了由巴甫洛夫上将指挥的机械化“志愿军”,共向西班牙运去了约700辆坦克,它们当中绝大多数是装甲很薄的“T26”轻型坦克,以及数量很少的“BT5”快速坦克。德国和意大利支持佛朗哥领导的长枪党,也同样向西班牙派出了装甲部队,德国提供给佛朗哥的部队的是“1号”坦克。
1936年10月,苏联志愿军的一支由50辆坦克支援的部队与佛朗哥的一队骑兵遭遇,在苏联坦克的攻击下,佛朗哥的骑兵很快溃散,苏联坦克杀得性起,一时间忘乎所以,抛开了身后的步兵,穷追不舍,结果孤军深入。失去了炮兵和步兵的支援,遭到佛朗哥部队的大炮齐射,大败而归。三个月后,德国装甲部队首次参战,试图突破西班牙共和的防线,象古德里安设想的那样,迂回并包围共和。德军一开始进展顺利,但由于西班牙山多路少,坦克部队前进速度缓慢,加上德军缺少经验,结果使德国坦克也脱离了步兵和炮兵的掩护,遭到苏联志愿军迅速构筑的反坦克炮阵地的阻击,损失惨重,被迫后退。在另外一次战役中,意大利军队的300辆轻型坦克发起了进攻,想要突破共和的防线,但结果却同德军一样。苏联坦克部队乘机发动了反攻,大败意大利军,但又犯了上回忘乎所以的老毛病,结果也同样悲剧了。
在西班牙的战斗中所发现的最棘手的战术问题是步兵和坦克的协同。在大多数情况下,这被证明即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困难重重的。许多共和步兵部队士气低落,缺少实战训练,拒绝伴随坦克作战。甚至通常强大的“国际纵队”也觉得与坦克协同作战很困难。很少甚至没有这样的协同训练或指导,不论对坦克部队,还是步兵部队。没有现成的步兵和坦克间的联络程序,也没有有效的战术电台。步兵较慢的行军速度与越野时快得多的坦克速度也是一个问题,因为一旦接火,坦克兵总试图利用坦克的速度来避免被佛朗哥军的反坦克炮和野战炮击中。结果,步兵和支援他们的坦克经常分离。坦克兵希望步兵能够协助发现隐蔽的反坦克炮。但即使步兵发现定位了反坦克炮,也没有可靠的手段将信息传递给坦克兵。
训练水平较差的苏联志愿军和西班牙共和在这场战争中并没有产生多少战术上的创新。例如,使用一些坦克作为了望哨以对付反坦克炮,使用火炮及迫击炮发射烟雾以保护坦克这样的举措很少甚至可以说根本就没有尝试过。在西班牙的作战实践使苏联红军放弃了“坦克行进间射击”的战术,他们认为这既无实效又浪费弹药。这是一个重要的战术上的变化,在后来苏联红军坦克部队的战斗中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巴甫洛夫给斯大林的“坦克离不开步兵”的报告更加重了这一影响的效果。
1937年6月,斯大林以逮捕米哈伊尔.图哈切夫斯基元帅以及一些苏联红军其他高级军事领导人为开端,开始了恐怖的“大清洗”运动。这对苏联坦克部队来说是雪上加霜,因为图哈切夫斯基元帅是苏联红军庞大的装甲部队的主要建筑师和“大纵深”进攻作战理论的主要倡议者。图哈切夫斯基元帅的被处决,及其他与这些计划相关的军官如“汽车装甲坦克总局”的领导人哈列普斯基的被处决,结束了任何有关苏联装甲部队未来的讨论。与处决红军中装甲战的倡导者同时进行的还有对坦克设计局的清洗。斯大林还处决了在西班牙使用过的“T26”和“BT5”坦克的设计队伍。甚至连许多西班牙内战老兵也被怀疑为托派分子而遭到逮捕和处决,在这样一种“妄想狂”似的怀疑气氛中,昙花一现的苏联的机械化军团由于对西班牙内战的经验的错误总结和曲解而吃了“西班牙大苍蝇”,最终遭到了可悲的解散的命运。
二战即将开打,大家有什么建议,多多发在讨论区吧!
继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