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第十章 三国中的商业智慧:企业文化

类别: 游戏攻略 | 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 起凡群雄逐鹿   作者:起凡群雄逐鹿  书名:群雄逐鹿英雄攻略  更新时间:2011-05-26
 
魏、蜀、吴这三家公司各自有什么不同的企业文化?不可一世的曹魏,为什么在曹丕死后,实际控制权很快就落入司马家族之手?诸葛亮多智而近妖,为什么不取代刘禅自立?阿斗扶不起来,为什么诸葛亮还要扶,还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刘备开创了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孙权家族为什么传承得最久?从小不爱读书的吴下阿蒙凭什么把喜欢夜读《春秋》、通晓大义的关羽打得一败涂地?孙吴集团为什么有这么强的竞争力?本章将一一解读。

什么是企业文化?中国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的文化,有什么样的老板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说的是春秋时的楚灵王的审美标准是细腰骨感,以瘦为美;结果很多宫女减肥减得都饿死了。

同样是经营企业,但企业主的层次却不一样,大致有这样三个层次:一是生意人,二是商人,三是企业家。

生意人,无利不起早,一切向钱看,有个世界名模就曾说:“每天如果没有一万美金进入我口袋,我都懒得起床。”

缺斤短两、一锤子买卖、无奸不商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对商人的劣评,因为他总是在利益的天平上动手脚。

第三个境界,也是最高境界——企业家。不是任何一个在商场上摸爬滚打的人都可以被称为企业家的,因为企业家意味着品牌和社会责任。

不同类型的企业主,决定着企业不同的企业文化。曹操、刘备、孙权的个性和定位,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魏、蜀、吴这三家企业的企业文化。

曹操的价值观

曹操的价值观是典型的实用主义,不管是黑社会的人还是白社会的人,只要能帮他干活就行。为了巩固和发展企业的势力,让更多的人为自己的事业服务,曹操爱才如命,不过他是“唯才是举”,不论其德,只论其才,因此,曹操集团虽人才济济,但也鱼龙混杂。

曹操“只问目的,不计手段”,这导致了他的手下都不喜欢守规矩。现在有些企业倡导“狼性文化”,采用抢夺的方式恶性竞争,为了抢生意,什么阴损的招都用,甚至鼓励其员工互相抢客户。这颇具曹氏遗风。

为什么企业家现在富而不贵?富是经济指标,而贵更多的是一种文化价值诉求。在当前企业现代化程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企业领导者不能只盯着资产增值,而应该更加注重软实力,建立健康型的组织形态。

曹式文化对中国人的行为方式有着深远的影响。有些人最不喜欢循规蹈矩地排队,喜欢另起一列。

就拿上海世博会来说,排队的规则本来很完备,但总有人钻空子,出现了“轮椅现象”、“童车现象”。什么叫“轮椅现象”、“童车现象”呢?因为坐轮椅的残障人士、推童车带小孩的人参观世博会可以走绿色通道。但主办方发现很多坐轮椅的人一进场馆就跳下轮椅健步如飞,还有很多婴儿被不同的大人用童车推着去参观那些热门场馆。常常有人在世博园门口向游客搭讪:“轮椅要租哇?小孩要租哇?”逼得世博会组织方只好更改绿色通道的参观规则。

曹操不仅喜欢搏出位,还喜欢搏出名,语不惊人誓不休。他认为,出恶名也是名,总比默默无闻的好。当年,曹操杀了吕伯奢全家,陈宫问他,你杀吕伯奢的家人倒也罢了,为什么当你知道是误杀之后,还要一刀取了吕伯奢的性命?曹操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这句话是他的口号,也是他的标签,使其恶名远播。对当时的曹操来说,这对放大他一世枭雄的知名度起了非常大的作用。

当年曹操刺杀董卓未遂,王允却用美人计达到了目的。在电视剧《三国》中,王允对貂蝉说:“若除禽兽,必先献身于禽兽。”貂蝉不解地说:“义父此举与禽兽何异?”但曹操理解了王允的意图,与狼共舞对曹操影响很大,以至现在为了能出名,任何手段都敢使、任何途径都敢走的人也比比皆是。

曹操爱才但又妒才

曹操是大企业的CEO,前来投奔的谋士良将自然不计其数,因为大企业工资高,福利待遇好。曹操爱才是有名的,不过妒才也是有名的。杨修之死就是典型。

除杨修之外,曹操妒忌的对象还有荀彧。荀彧是曹操树立的智谋方面的标杆,很有才华。曹操攻打陶谦时吕布袭取了兖州,他临危不惧单身前往,说退豫州刺史郭贡的数万人马,并与程昱保住了三座城池。不久吕布败走,荀彧又劝说曹操迎接汉献帝,因此被升为侍中、尚书令。因为他多次推荐优秀人才如戏志才、郭嘉等给曹操,所以曹操更加敬重他,每有大事都先与他商议。但是曹操爱荀彧的同时,也恨荀彧。因为荀彧在为曹操效力的同时,依然不忘汉室。建安十七年,董昭等人劝曹操即公位,荀彧却私下表示反对,因此为曹操忌恨,并在征讨孙权时带他出征。以往曹操出兵,荀彧都是留守后方,因此荀彧又愁又怕,终于在寿春病亡,死后被追谥为敬侯,后又被追赠太尉。

由此可见,作为老板的曹操,却容不得下属比自己强,实在是有点小肚鸡肠,其胸怀与爱吐血的周瑜一般无二。

沉不住气的荀彧以悲剧告终,沉得住气的司马懿却成了最后的赢家,他是魏国数代帝王的师傅和西晋开国皇帝的爷爷,实现了对曹氏企业权力争夺的全面胜利。司马懿可以说是一个天生的权谋家,他眼光长远,放长线钓大鱼,始终把眼光放在曹操儿子中最有可能称帝的一位身上。先是曹冲,后又曹丕。曹丕称帝了,司马懿自然就是朝中权力最大的人物,曹丕终了又辅佐其儿子明帝曹睿,明帝崩,又辅佐其儿子曹芳。曹芳继位后,司马懿遭到曹爽排挤,迁官为无实权的太傅。正始十年(公元249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扫坟,起兵政变并控制京都。自此曹魏军权政权落入司马氏手中。嘉平三年(公元251年),司马懿病死。公元265年,司马懿次子司马昭之子司马炎称帝,建立西晋,追尊司马懿为高祖宣帝。可见司马懿是三国时代最后,也是最大的赢家,他身前位高权重,死后还被追封为帝王。

曹操:后台有多大,实力就有多大

有句话叫“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在曹操那里可以改了,叫“后台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曹操把“挟天子以令诸侯”做得有声有色。

曹操本是丞相,但是从来没有安守过丞相的本分,从不把皇帝放在眼里。在他眼里,没有事情是不能做的。他死后,司马氏集团有样学样——你曹家人可以当皇帝,为什么我司马氏的人不能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人人都有帝王相,只是人杂没轮上——这导致魏国的江山很快落入司马氏之手。

刘备是一流的“三无”企业

相比而言,刘备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高手,其企业的主打产品是草鞋,并没有什么竞争力。

“刘备”牌草鞋放在提倡低碳出行的今天或许还能靠差异化赢得生存空间,但在当时的确没有多大的竞争力。像所有的中小企业主一样,刘备创业时一无资金,二无市场,三无人才,但是他很善于卖愿景,一开始就把企业的目标定为海外上市。刘备的品牌口号是“匡扶汉室,拯救苍生”,卖的是美好生活的未来愿景,而非具体的产品。一流的企业卖文化,二流的企业卖产品,刘备可谓深谙此道。

就像IBM以前是靠卖计算机起家的,后来把家用电脑业务卖给了联想,自己改卖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现在物联网风雨欲来,IBM又提出“智慧地球”,改卖物联网了。

曹操吸引员工靠的是加官进爵、物质刺激,他认定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而刘备的桃园结义用的则是精神金手铐——“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的眼泪最值钱

企业文化应该是对内仁德、宽容,对外合作、共赢。刘备向来崇尚以德服人,推行仁治。他深知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处处笼络人心,希望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团结、协作的强大力量。

刘备最擅长使用的招数是苦肉计,动不动就掉眼泪,一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悲天悯人感时常浮现在他的脸上。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是那也只是因为“未到伤心处”,这刘备的伤心事看来还是蛮多的。但是不管怎样,他都表现得是为国、为民、为兄弟而忧,且忧愁状令人动容,这一点谁都比不了他。

刘备的竞争力是睡出来的

刘备最擅长的是和员工搞沟通,他的竞争力是睡出来的。他和关羽睡过,和张飞睡过,和赵云睡过,和诸葛亮也睡过。刘备三顾茅庐和诸葛亮相谈甚欢,当晚就睡在了一起。刘备睡过的兄弟还真不少,但他并不是“同志”,而是利用同榻而眠,抵足而卧来做思想工作。试想两个大老爷们睡在一张床上彻夜谈心,内心的什么好想法和坏想法都会和盘托出,而刘备循循善诱的思想工作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袒裎相见”,“袒”是指解开上衣,“裎”是指露出身体,“袒裎相见”时人们往往会说出真心话,所以刘备是澡堂子文化的开创者。现在的老板除了拉人去打高尔夫,就是拉人去洗桑拿,往往两个人以这种方式相见的时候,生意谈得比较容易。

而史上最牛的“祖裎相见”当属1942年丘吉尔与罗斯福的一次会面。当时二战打得正酣,丘吉尔飞到华盛顿与罗斯福就盟国的战略合作进行商谈,但两人就战后建立的国际联盟的名字发生了争执。当时丘吉尔住在白宫,一天,罗斯福直入他的房间,他正躺在浴缸里。两个世界上最大的首脑级老板在如此尴尬的情况下见面,机智的罗斯福马上自嘲道:“我们终于可以坦诚相见了!”丘吉尔也立刻在浴缸里泰然自若地说:“总统先生,大英帝国的首相对您是没有任何可以隐瞒的了!”借着这一融洽的氛围,罗斯福提出了“联合国”的名字,成功打动了丘吉尔。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沟通是关键,员工之间需要沟通,上下级之间需要沟通,公司内外之间需要沟通,和消费者也需要进行沟通,而百分之九十九的误会都是沟通不当造成的。

当然,现如今老板和员工同榻而卧是不可能的,但是老板有些时候一定要放下身段,与大家一同吃吃大锅饭,一同聊聊人生、谈谈理想,多做一些体验式培训,少做一些说教式培训,这样对企业文化的渗透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刘备的“榜样”文化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刘备深谙此道,很会在企业中树立标杆。刘备成功树立了四个直到现在还被各界追捧的标杆人物。

其一是诸葛亮,他是智慧的象征,其美名传扬了千年。其实,诸葛亮也算得上是策划界的先行军。其做的策划案《隆中对》就只能用完美来形容,正中了老板下怀。这样刘备觉得三顾茅庐很值。再看看诸葛亮的CI和VI,扇子是其最好的视觉识别系统,假如把他的扇子去掉,那么他睿智、英明、风度翩翩、满腹经纶的形象就会被削弱很多。所以说,他的扇子其实就是他的形象代表。

其二、三是关羽和张飞,关羽因忠义成为了文化的象征,张飞应该是屠宰业的祖师爷,他们俩最大的特点就是忠义。“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故事,让大家对关羽的忠诚敬仰无比。关羽“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张飞“长坂坡一声吼退曹操八十万大军”都是刘备用自己独有的“抵足而眠”的手段培训出来的。

其四是绰号常胜将军的赵云。首先从武功上,赵云的排名比关张二人还要靠前,现在有一个说法叫“一吕二赵三典韦(吕布、赵云、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关羽、马超、张飞)”。赵云的地位虽不及关张,对刘备却也是忠心耿耿,他经常当刘备的保镖,刘备东吴入赘时,他就是贴身侍卫。不过赵云的忠心,也只有刘备这样的主子才能培养出来。赵云从长坂坡救回阿斗之后,刘备做出了“摔孩子”的大义灭亲之举,这让所有身在现场的将士下定了誓死追随他的决心。不过赵云冒着生命危险救出来的阿斗,后来却成了“扶不起的阿斗”,他很有可能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摔傻的。

毛泽、东说过:典型是一种政治力量。树典型等于插旗子,其秘诀就是把需要加以提倡的精神、加以推崇的价值观、加以实现的原则、加以推广的经验,具体化在一个或几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人物或事件上,使之成为一面鲜明的旗帜,指引大众前进。因此,凡需要提倡一种什么精神,就需要找到一个或几个相应的典型来体现这种精神。

孙吴:从黑社会到学习型组织

曹操有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我们知道曹操家大业大,光儿子就有25个,但他说生儿子就得跟孙权一样,只有孙权才是好儿子,这不摆明了说自己的儿子不好么?为什么曹操那么喜欢孙权?孙权到底有什么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呢?

孙权之所以成功,有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建立了一个学习型组织,孙权是继承了他爸爸和哥哥的事业的,他哥哥人送名号“小霸王”,一听就知道是在黑社会里有头有脸的人物了,他和他爸爸打打杀杀才取得了江东这块宝地。

孙权当上董事长后,发现集团内部已然存在很重的黑社会气息,大家都不爱读书,可孙权自己很喜欢读书,并且不读死书,善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他不仅自己爱读书,还喜欢和大家一起读书。看到手下不爱学习,他内心很是着急,于是就劝说手下“百战归来再读书”。

有一次,孙权去和手下的勇将吕蒙谈话。话说吕蒙这人从小是个街头混混,没有学历,知识面也不广,孙权就对他说了:人要有出息,就必须读书,要与时俱进,你现在身居要职,更要补充一下自己的知识啊。阿蒙一听就回答他说:我现在每天都很忙,经常得加班,哪里有时间看书。孙权摇摇头说:此言差矣,时间就像是海绵里的水,挤一挤总归是有的嘛,我自己也很忙啊,但是还是天天保持读书的习惯,你看曹操现在年纪一大把了,还那么好学,自己还出了本《孟德新书》,我们年轻人怎么可以落后呢。没时间没事,“三上读书”嘛,马上、厕上、枕上可以利用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吕蒙一听,觉得太有道理了。他学习细胞丰富,接受新知识的速度非常快,一日,鲁肃去找吕蒙喝酒,吕蒙问他应该怎么对付关羽的突然袭击。鲁肃一时没有什么好办法,吕蒙把怎样提防蜀国这方面讲得头头是道,鲁肃叹息说:几日不见,我不知道你的才能居然到达了这个境地!这就是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由来。这么一来,孙氏企业上下形成了一种爱读书、爱思考的好氛围。

吕蒙活学活用,把他学到的知识的力量充分地表现了出来,甚至打败了夜读《春秋》、博学大义的关羽。关羽虽然也好读书,但是随着俞加位高权重,渐渐地脱离了实践,又不懂得知识更新,渐渐被时代潮流所淘汰。吕蒙掌握这一点后,自己装病并把权力交给了名气不大的陆逊,降低了关羽的防范之心,之后陆逊又叫全军装扮成商人的样子,利用cosplay战术集体白衣渡江,而关羽竟然对这种新生事物一窍不通,吕蒙的偷袭大为成功,最终导致了关羽大意失荆州,战死疆场。

孙权:以身作责的力量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对孙权来说,书中不仅有钱、有美女,还有智慧和方法。孙权深谙“知识就是力量”的道理,不仅自己好读书,还要求公司员工都加入学习的大潮中,构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学习型组织。

对于企业来说,老板应该时刻注意把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理念等带入自己的企业中,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还要以身作则地去影响员工。

有一个企业的老板,非常强调员工们的礼仪问题,经常邀请一些知名的礼仪培训师给员工们做培训,后来发现效果并不显著,老板很苦恼,花了大价钱给员工做培训,怎么就没起作用呢?后来发现,问题出在自己身上,夏天时他总穿着拖鞋在写字间里来回穿梭,员工便纷纷效仿,穿得很随便。所以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板要起好带头作用。

孙权将企业分权化做得最好

皇帝一个人集天下大权于一身,所以许多人都想做皇帝。但孙权他哥早就告诉他要学会分权管理。什么是管理?管理就是组织他人完成工作的艺术。“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在魏蜀吴三家之中,分权管理是孙权做得最好。他从不揽权,将权力均匀地分配给了手下,组建了专业的职业经理人队伍。“欲取之,先予之”,孙权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懂得放权的领导。

诸葛亮和曹操在这方面就没有孙权处理得好。诸葛亮大事小事都要过问,军中有人犯错,罚20杖以上他就要亲自处理,还因事必躬亲拖垮了自己的身子,“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曹操的管理方式也好不到哪里去。他学习周公,求贤若渴,一日三吐哺,吃饭的时候都忙着批阅文件。袁绍的谋士许攸转会投奔他时,他大喜过望,连衣服也顾不上穿,光着脚就跑出来迎接了,按这样的工作方式,怎么能不犯头疼病呢。

孙权手下的周瑜可以说是文武双全,只不过气量有点小。孙权最大化地利用了他的优点,驾驭了他的缺点。孙权的哥哥小霸王嘱咐孙权:“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孙权在试探了周瑜的忠心之后,给予了周瑜充分的信任,军务基本上都交给周瑜管理,让其充分为吴国效命。当然吴国不像蜀国那样后继无人,孙权很注意人才梯队建设,培养出了吕蒙、甘宁、陆逊这样智勇双全的将领。

陆逊出身于江东大族,其父陆骏曾任东汉九江都尉。只不过陆逊早孤,小时候跟着从祖父陆康在庐江太守任所读书,也算是少年坎坷。到了青年时,陆逊已博览群书,才气远近知名。这自然让爱读书的孙权甚是欢喜,陆逊也便自然而然地走上了东吴的政治舞台。陆逊不同于其他掉书袋的书生,他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将才。他施计麻痹关羽,智取荆州;又用火烧连营策略取得彝陵大捷,为吴国频立战功。

当代的台湾经营之神王永庆也和诸葛亮一样,他年轻的时候大大小小的事情都一一过问,据说他一周的工作时间长达100个小时,严密控制着整个企业的运作。但是王永庆读了《三国演义》之后,就对自己的管理方式进行了调整。他认识到一个企业单靠一个人的管理是不够的,他在1968年成立了专业管理机构,之后又将企业管理电子化,这才轻松许多,一直活到92的高龄。

企业文化的缺失会让一个貌似强大的企业人心涣散,土崩瓦解。有了健康的企业文化,企业的凝聚力和归属感都会增强,小企业也会因此而变得更强。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