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风起云涌第二百八十三章大明变天
午时分。府东街的凤西酒楼的生意不是太好。大堂里哦肌疏地坐着一些零散吃饭的客人,只有楼上的几间雅室勉强坐满了客人,在三楼靠窗的一间雅室里坐着几个官员,也就是凤西酒楼的老客,今天叶如棠事务繁忙,没有过来和他们一起吃饭,几个人谈得到也畅快。
众人的话题总是离不开最近热门的话题,裘海正喝了一口酒道:“看来恢复相制已是大势所趋。李维正出任相国将不可逆转,不过有相国对咱们这些低品小小官是一种保护,至少皇上不会和咱们直接打交道了1不像太祖皇帝时,连九品官犯事他要过问,问也不问清楚,一挥手就统统拖出去杀了。”
崔光清却皱了下眉头道:“李维正推崇的是恢复唐制,如果是这样话,应该有左右相才对,右相不用肯定非李维正莫属,那左相会是谁,你们想过没有?”
裘海正笑道:“从资历来看。我以为很可能是叶天明,不过叶天明和李维正是翁婿,哪有翁婿同为相国的?”
“翁婿同为相国可不是佳话吗?”旁边的王凡插口笑道。
裘海正摇了摇头道:“此翁婿同为相国可不是什么佳话,左相不过是摆设,以叶天明那样重的权力欲望肯吗?所以他若为左相,必然会导致翁婿间的流血,李维正也不会同意,依我看来,这个左相最有可能是礼部尚书陈迪,他一向为人低调,而且年纪也大了,在左相这个位置上体面地退仕,对他是最好的结局。”
“裘兄目光犀利,说得果然不错!”
几个)人一起鼓掌大笑起来。忽然,几人一齐停止了鼓掌,仿佛听到了什么声音,是的!他们是听到了一阵声势浩大的喊声,紧接着是密集的脚步声,起伏鼎沸的嘈杂声从窗外传来,几人连忙丢下筷子,奔至窗前1眼前的情形顿时把他们惊呆了,只见浩浩荡荡的太学生一眼望不见边际,有数万人之多,从卢妃巷方向而来,到了府东街的口上又转道向东1向皇城方向而去,他们一路高呼着口耸:“支持们制,支持恢复中书门下省,反对君主专制!”
数千幅百布横幅上也用斗大黑字写满了各种各样标语,“君相分权,”李景隆的败局不能再度发生!”
林林总总,但意思都是一样,坚持相制,反对君主专制,太学生们情绪激昂,脸上洋溢着对变革的期盼。
裘海正几人面面相视,眼中皆露出了震惊之色,裘海正一声长叹道:“看来今天我大明要变天了!”
数万太学生如一条长龙,浩浩荡荡来到了西长安街,这里走进入承天门的大路,两边已经布满了军队小但是士兵们并没有阻挡他们,而是任他们继续向前,这种情况在半年前也同样发生过,当时李景隆两次大败1损兵百万而不受惩处,激怒了在京的十万贡生和太学生,他们火烧李景隆的府宅,在承天门前静坐示威,直至朱允坟下了罪己诏,而今天他们在数十名太学生领袖的带领下小再次请愿,要求恢复汉唐以来的政治常态。
队伍来到承天门前停了下来。数万太学生席地而坐,密密麻麻的身影占据了整条大街,两名太学生代表将厚厚一本有万人签名请愿书交给了承天门的守军,请他们转呈给皇上。
此刻,在太和殿广场上,几名重臣正焦急不安地等待着皇上的接见,齐泰、陈迪、暴昭、景清、铁锁以及叶天明,他们原本是在朝房中公务,太学生浩浩荡荡的请愿队伍使他们倍感压力,几个人商议了片刻,决定联合向皇上提出正式恢复相制,这已经是朝野所向,大势所趋
御史大夫景清对众人慷慨陈词道:“各位,军务参议会已经是事实上的政事堂,但它却明不正言不顺,一个兵部便可以主导整个议题,这不是常态,既然事实已经形成小那我们就责任将它制度化,皇上有皇上的权力,政事堂有政事堂的权力,不能这样暧昧下去,使皇上无权,使兵部坐大。”
虽然景清没有明指,但所有人都明白他的意思,兵部就是代指李维正,这样暧昧下去,只会使李维正一手遮天,与其处于混乱之中,还不如直接批明了,建立起真正的相制,反而会抑制李维正的权力。
“景大人说得对!我们确实是结束这种混乱的局面。”
直保持着低调的叶天明忽然开口了,他对众人道:“燕王已经明确表态,要诛尽左班文人,恢复祖制,估计我等都是在他的杀人名单之中1这个时候,我们如果还拘泥于形式,迟迟不肯面对现实,那么这种混乱的局面会很容易被燕王从中挑拨,从而影响战局,而且恢复相制也并非是大明初创,我们不过是要恢复到洪武十二年以前的制度,实现君相制衡,至于恢复唐制,那是以后再慢慢讨论之事,当务之急是要把制度明晰化,解决人心混乱的局面。”
其他重臣纷纷表态道:“叶大人的建议有理,我们当劝皇上顺应大势。”
就在太学生数万人请愿和几个重臣紧急求见皇上的同一时刻,朱允坟的另一个师傅仲儒也在最后劝说朱允忱下定决其实方孝孺也和朱允烦一样,支持恢复相制,却不愿意看见李维正以强势的姿态登上相位,只是他比朱允坟更清醒一点,也看得更清先
“陛下,臣这几天一直就在考虑此事。臣认为让李维正为相其实也未必是坏事,至少能确定下他的臣子名份,以防止他用武力来篡明,陛下也应该想得到,以他的实力,如果有意取大明而代之,也完全可以办到,臣最担心就是他的身份久拖不决,恐怕他会生出异心,相反,把他定在相国之位,如果那时他再生出异心,那他也会被天下人所不容。
朱允坟背着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几乎要使这个年轻的皇帝崩溃了,外面数万太学生的请愿代表着民意,朝廷重臣的施压代表着文武百官的意见,而现在他的师傅也这样劝他,让朱育,烦的最后一点点防线,也逐渐被攻破了。
“好吧1联去见一见众位大臣。”朱允烦长叹一口气。便向太和殿方向走去。
太和殿的偏殿上,朱允坟再最后和几位重臣商讨恢复相制的具体事宜。宰相恢复容易,难的是君权和相权的划分,这也就是问题的关键。但没有李维正参与的这个讨论是没有任何意义,如果李维正不能接受权力的刑分方案,那最后的结果极可能他用实际行动来划分君相之权,可李维正的底线又会在哪里?众人都一时陷入了迷茫。
最后,齐泰呈禀道:“陛下,李大人口口声声说恢复唐制,那我们不如用唐高宗时的君相之权来戈小分,成立中书省,以中书令为右相统领百官。三品以下官员皆由相国任免,凡军国大事。当先禀相国,再由相国转呈皇上,最后圣旨以加盖御印和中书印后方才生效,陛下以为如何?小。
杀,坟心中十分悲伤。他能以为如何?三品以上官员他可以任免。可实际上他能任免李维正吗?莫说李维正,别的重臣他又能轻易任免吗?朱允坟已经看出来了,改制后的格局不仅李维正是得益者,而且各位重臣也是得益者,连以前的皇祖父也尚要借助大案才能除掉胡惟庸。现在,他又有什么力量去罢免大臣。
就在这里,殿外忽然传来了侍卫的高喝声,“五军大都督李维岳求见陛下”。
主角终于来了,偏殿里一片寂静,良久,朱允坟才低声道:“请他进殿吧!”
片刻,李维正大步走进偏殿,他躬身施礼道:“臣李维正参见皇帝陛下。”
“李爱卿,我们正在讨论大明恢复相制的问题,不知李爱卿有什么好的建议?。
李维正就是为这个而来,他早就胸有成竹,又施礼道;“陛下,臣一直以为承相并不是君王的辅助,它其实是对君权的一种制衡,以防止君王滥用权力而造成国民的重大损失,所以臣一直建议恢复唐制,或耸全面恢复唐制尚须时日,但一些基本的制度应该定下来,首先是中书省、门下省和政事堂须成立,中书省事草拟诏书之所,这样诏书就不能出自禁中,而是应由中书舍人撰写,其次是政事堂,政事堂是讨论和决定军国大事的地方,军国大事并非是相国或君王一人所定,而应该是朝廷重臣共同协商决定,最后由中书省转呈陛下批准,这才是真正的相制。臣不希望出现汉末一相独大的局面,也不希望像先帝一样,军国大事都由帝王独裁,请陛下考虑。”
应该说李维正这些话是非常大逆不道了,比如说防止君王滥用权力。再比如说由帝王独裁等等,换任何一个皇帝都会把李维正推出去千刀万剐。李维正也知道这会伤害到朱允烦的帝王尊严,但他认为自己有必要把他的制度讲清楚,这不仅仅是讲给朱允坟,也同时是说给各位大臣听。
他李维正不是要大权独揽,而是要建立一种真正的君相制度,当然。这并不是李维正的最终目标,不过,事情需要一步一步来,急不得。
李维正的意见赢得了各位大臣的一致同意,尤其是他那句:“军国大事并非是相国或君王一人所定,而应该是朝廷重臣共同协商决定”就是这句话引起了在场所有重臣的共鸣。
大势已经定了,朱允坟已经再没有任何选择的余地,万般无奈之下。他只得正式同意大明恢复相制。
建文三年四月初一,也就是朱允坟容易恢复相制的次日,大明朝廷正式向天下宣布:“自即日起,大明王朝正式恢复相制,成立中书省、门下省和政事堂,加封五军大都督李维正为右相国中书令,兼任吏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另外。齐泰、陈迪、暴昭、景清、铁销以及叶天明六人皆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进入政事堂议政。取消临时军务参议会,另外,加封礼部尚书陈迪为左相国、门下侍中”
大明王朝从此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