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元明
第三卷江山美人志第214章凝冰为城
第三卷江山美人志第214章凝冰为城
一起用过晚膳之后,程真在御书房和兵部尚书孙承宗、吏部尚书史可法、户部尚书铁公济以及刑部尚书乔允升一起议事,这次议事的主题,很明显就是围绕着军队改革,以及当前的军事大势进行。
对于程真来说,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他已经习惯了和这四个人议事的模式,差不多和这四个人一起,就决定了大明朝的大方向。
对于程真来说,孙承宗通晓军事而且稳重,史可法思想传统但是忠心耿耿,铁公济西学渊博、精于计算,乔允升通晓律法而且铁面无私……这四个人组合起来,实在是一个强有力的内阁集团。
唯一可惜的是,孙承宗已经六十八岁了,年纪稍微大了点。
如果不是因为孙承宗多年行伍,身体得到了长期的锻炼,他根本就坚持不住每日里参议朝政。
熊廷弼年纪也大了,所以程真认为,将来执掌兵部的人选,应该是忠直刚烈的袁崇焕。
朝廷重要的大臣当中,工部尚书徐光启也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由于长期没有得到锻炼,所以身体一直很虚弱,就不能经常的上朝议事,没法跟孙承宗相比。
还好徐光启推荐了一个宋应星,此人也是个大科学家,程真见过他几次,发现此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悲天悯人,心怀天下百姓,人品也是没得说,于是深深为之折服,心里早已经将这宋应星定为徐光启的继承人。
至于礼部尚书韩曠,也是个老家伙了。
不过这老家伙执掌地礼部,也就是负责一些礼仪、教育、外交方面的事情,现在对于程真来说,这些事情还没有提到日程上来,所以也就由着那老家伙唱反调,也不跟他计较。
在程真看来,水至清则无鱼。
如果朝廷的文武百官都是顺着皇帝,没有两个唱反调的。
反而会出问题,这个权势平衡的必须。
想通了这一点之后,他看那韩曠的眼光也变了,也不再跟他生气和计较了。
一边喝茶,程真一边回想自己做皇帝这几个月以来,在性格和处事方面的一些变化,不由得心中暗自好笑。
自己这个崇祯皇帝地身份。
不过才一十八岁不满十九岁而已,现在就成熟得好像是老人一样,不知道这种进步,究竟是好事呢,还是坏事?
孙承宗等四人也陪着程真一起喝茶,王承恩则在一边侍候着。
经过这几个月的磨合,他们也跟这少年皇帝之间,形成了一种特殊地感情。
那是一种超越了君臣的感情。
反正给他们四人的感觉,这少年皇帝并没有拿起皇帝的架子,将他们当作纯粹的臣子,很多时候都是把他们当作一起共事的伙伴,甚至有时候把他们当作老师……
所以四名核心的大臣,都是心怀感激。
做事更加卖力和用心。
加上他们看到了这个少年天子地种种神奇之处,于是做事情更加显得有信心,心中早已经形成了这么一种共识:跟着这个少年天子一起,大明朝一定可以得到振兴,自己一定可以在史书上面记下自己的大名,名传千古。
喝完茶,程真开始询问孙承宗,关于全国各地的军事动态,以及各地军队的布置情况。
孙承宗微笑,颇为感激的看了看铁公济一眼。
因为很多事情。
其实是铁公济这个精于计算的家伙帮他做的,孙承宗并没有那么多精力去做核对数目这等繁琐的事情。
而铁公济却是天生擅长于此。
当下孙承宗向程真汇报形势,根据胡说地锦衣卫情报网传来的消息,满洲的皇太极,已经在鸭绿江边陈兵十万,随时准备向朝鲜进兵了。
不过据说皇太极并没有打算灭亡了朝鲜,只是打算劫掠一番,让满洲百姓安然的度过这个冬天而已,因为皇太极的实力,还没有到达完全统治朝鲜的地步,顶多把朝鲜当作一个从属国罢了。
程真笑道:“大明朝目前也没有实力去支援朝鲜,但是可以牵制一下皇太极,让朝鲜人地压力减小一点。
这样罢,孙老将军,我们要做三件事:
第一,派遣特使坐船从登州出发,渡海去朝鲜,带去朕的亲笔信,再带去五十万两白银作为援助。
就告诉朝鲜国王,大明朝绝对不会坐视不管,一定会全力支持他抵抗皇太极,让他不要投降,拿着那五十万两白银去花,尽全力抵抗。
五十万两,应该够他花很久了,朝鲜能够多消耗一份皇太极的力量,形势就对大明朝越有利一分。
孙承宗自然是没有异议,旁边的铁公济却是愁眉苦脸起来,嘟囔了一句:“皇上,这大明朝国库的银子,这样花下去,用不了多久就没有了啊……”
程真哈哈大笑道:“铁公济,朕知道你精打细算,一心为国,不过你放心,这赚钱的事情,朕相信你有法子……你没有法子的话,朕也有法子!”国库加内努,还有五千万两银子,而且还有一个太祖宝藏,所以程真并不担心;这个时候他才体会到诸葛卧龙不让他开太祖宝藏的含义,其实就是心理有个依靠:我没钱了还可以找太祖宝藏!
这太祖宝藏,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还真的不能开啊。
当下程真对孙承宗道:“孙老将军,这第二件事和第三件事,想必朕不说,你也会知道地!”
孙承宗笑道:“皇上所说地第二件事,莫非是从后方牵制皇太极么?不错,老臣的确和皇上想到一起去了,所以这第二件事,应该是命令皮岛地毛文龙,做好一切准备,只要皇太极进入朝鲜,就立刻登陆辽东,在满洲百姓当中劫掠一番,牵制皇太极。
那么这第三件事,就应该是命令辽东前线的袁崇焕将军,让他虚张声势,向前推进,给皇太极第二重的压力。
只是老臣担心,现在满洲的多尔衮驻扎在宁远城外不远的地方,满洲辫子兵都擅长野战,而我军不善野战,这么贸然出击的话,如果跟辫子兵打野战,恐怕会有问题罢!”
程真从御书房的桌子上抽出一份奏折,让王承恩递给孙承宗,笑道:“这件事情,原本朕也是和老将军一般认为,认为我军野战打不过辫子兵,所以不宜出击。
但是袁督师手下的赵率教将军上了一道奏折,提出了一个好法子,朕觉得此法可行,所以要和老将军商议一番!”
孙承宗接过那奏折,很快将奏折看完,不由得马上击节叫好,赞叹道:“好,此法的确可行!”
原来赵率教是从《三国演义》中得到的启发,他从《三国演义》中看到这么一个故事:曹操和西凉马超对战,马超勇猛异常,曹军接连吃了好几个败仗。
曹军平常用树木围成栅栏立下的军营,总是被马超的西凉铁骑所冲破。
当时正好是冬季,朔风飞扬,冰天雪地,于是曹操灵机一动,堆土成城,洒水让泥土冻结起来,于是一夜之间铸成一座坚固的军营。
第二天马超一看,一座跟坚城一样的军营矗立在眼前,不由得大吃一惊,他的西凉铁骑再勇猛,也无法冲破曹操的军营了。
曹操就是凭着这种方法,坚守营帐,后来不断用计,终于找机会将马超打败。
赵率教认为,辽东宁远地处北方,天气寒冷,而现在正好是十一月份,可以用曹操这种堆土积沙,洒水成冰的方法,来将宁远防线不断向前推进。
满洲的八旗骑兵再厉害,恐怕也无可奈何。
史可法、铁公济和乔允升看到这份奏折,也是大加赞赏,当下君臣五人马上就批准了这种方案。
程真笑道:“此事事不宜迟,就让袁督师赶紧行动罢,兵部连夜派快马前去宁远,将朕的批示传下去。
而且……”
程真顿了一顿,脸色有些严肃的道:“告诉袁督师,以后这种小的战术,就不必请示朝廷了,只要战略没有错误,朕允许他便宜行事,省得一来一回的浪费时间。
”袁崇焕毕竟还在边疆,认为凡事要奏请朝廷,不知道孙承宗今日上了那道奏折之后,边疆的带兵大将,已经可以便宜行事了。
当下程真又道:“不管是朝政还是军事上的事情,朕都不想插手太多,朕始终认为,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所以放权给各位爱卿去做事。
以后,不是特别重大的大事,各位爱卿一起商议好去做了就行了,只要每半个月向朕交一份奏折,总结一番就可以了。
孙承宗、史可法、铁公济和乔允升,赶紧躬身行礼谢恩。
程真想起今日,在京城前军营中,自己插手的事情似乎已经到了很细节的地步了,不由得叹了口气,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大明朝的军队训练,实在是有些落后。
不过,以后他可不想这么累了,必须找到几个得力的人去做这些事情。
灵机一动,程真又想出一个主意来,于是脸上又露出了微笑。
如果无意中侵犯了您的权益,请通过系统信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内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