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建庶人,其实和润怀王朱文圭是同一个人。
仅仅从名字上面就能看出来,朱文圭绝对是朱元璋的嫡系子孙,和朱棣的皇太孙朱瞻基是同等的辈分。
朱元璋定下的规矩是每代朱家子孙起名要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来排行,朱棣这辈人士“木”字,接下来朱高燧这辈人是“火”字,轮到朱瞻基这辈就是“土”字了。
尽管朱文圭与朱瞻基是同辈,绝对是朱棣的近支宗亲,论辈分应该是侄孙了。“”.c0m,全文字
这也是个拼爹的年代,权贵子弟和农家百姓绝对不可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出发。按说能够姓朱在大明绝对算是好运气了,可偏偏朱文圭的老爹不适合在永乐年间拼爹。
换做之前的建文年间,朱文圭绝对是妥妥的京城太/子党,因为他爹就是建文帝朱允炆。
可惜这样绝对尊贵的皇室血统,到了朱棣手底下就成为了一切杯具的源泉所在。
众所周知,朱棣能够登上帝位是抢了侄儿的皇位。从法理上来说他其实不过是不合法的篡位者,因此他这个皇位其实坐的一直不踏实。.c0m“”看
毕竟靖难之役的最后结果是建文帝失踪,这等于是在朱棣心口插了一根刺。天知道朱允炆什么时候会突然间冒出来振臂高呼,那就真的热闹喽!
怎么说朱允炆也是朱元璋亲自选出来的皇位继承人,绝对的根红苗正!
没能在靖难之役找到建文帝的踪迹,始终都让朱棣心理不踏实。于是不断派人四处打探,但却一直都没有找到朱允炆的下落。
直到今天,他也不知道侄子朱允炆早在3年前就已经死在了唐少哲的手下。
找不到朱允炆的下落,朱棣自然就要防备有人拿朱允炆的子孙做文章。
靖难之役中失踪的不仅仅是建文帝,建文太子朱文奎也失踪了,唯一被活捉的只有当时才2岁的朱文圭。
作为心腹大患的儿子,朱棣非常紧张这个侄孙,专门派人特意将之关入了冷宫禁闭。
万一有政敌抢走朱文圭树立个名号,打着诛除篡位逆贼的口号起兵造反,那绝对是大明最大的灾难。因此朱棣为了防止意外情况出现,他尽量减少朱文圭和外界的联系。
冷宫幽禁的痛苦,那绝对不是正常人所能体会到的。何况朱棣管得严格,朱文圭绝对见不到外面的任何人或消息。历史上,这位兄弟从2岁多一直被幽禁到56岁才给放了。
结果长达半个世纪的幽禁生涯让这位兄弟直接傻了,什么都没见过的孩子放出去不到1年就死了估计是生活习惯完全被打破,本人不适应外界广阔天地和生活了。
来到大明的时候唐少哲可是专门研究了《明史》的,对这个兄弟真心感到可怜。
趁着现在还没出现那些让他同情万分的情况,趁早放出去算了也算是为他杀掉人家的老爹做出相应补偿了,心里起码好受点。
但这个名字在朱棣心中那是绝对的禁忌部分,天下谁都不许提。
若非刚才开口的是唐少哲,或许朱棣会直接当场下令将提议者斩杀。
不过既然是唐上仙这么开口问了,那他是绝对不敢起什么不轨心思的,只能忍了。但他不明白,唐少哲为什么会突然提起这个名字。于是就问了。
唐少哲当然不好说是他本人感觉对不住这位兄弟,想找个机会补偿一下杀了人家老爹的血海深仇。再者就是这位兄弟太惨了能帮还是帮一把好了。
“呵呵,陛下这是说哪里话呢?朱文圭不是朱家的宗室吗?分封出去也正常吧?”
“哼!”朱棣冷笑一声,道:“朕就不相信国师不知道这个人的名字,为何要分封他?”
“当然知道了,朱文圭不单是建文余孽,而且还是建文帝朱允炆的二皇子,标准的铁杆建文余孽。”
“那国师还让朕分封此人建国?朕实在是有些不明白其中的玄妙了。”
虽然这半天朱棣的口吻一直都是淡淡的,不过其中的恶狠狠味道却是很明显。唐少哲知道皇帝已经怒了,只有现编理由。其实这些内容早就想过,只是没这么说过。
“圣上分封天下所为何事?不就是企图建立起大明传承万代的规矩么?这次正是个绝好的好机会!”
“哦?未知国师此言怎讲,尚请明言相告。”听了这话,朱棣才算是来了兴趣。
“陛下请看,前面那三个人内阁选择的就非常妙,基本代表了今后分封诸侯的品种。那么何不再加上个朱文圭呢?是,我知道这小子是建文帝的儿子,很容易引起政治冲突。
“或许他本人不想参与对陛下的清算,但就怕有别人将他竖立起来当傀儡,给大明今后的稳定带来动荡。可如今怎么陛下还在担心这个?完全没必要嘛!
“朱文圭说好听点是上代皇帝的儿子,但却并非长子也非嫡子,首先有人企图依靠他来造反的话名不正言不顺;其次朱文圭本人不堪大用,尊他为主等于自损三千。
“何况陛下有我站在背后支持,绝对可以让天下百姓心服口服。陛下的皇位已经得到了天界的认可,这是谁都无法否定的事实了。
“假如这个时候陛下放朱文圭出去分封建国,其一可以向天下人证明陛下的宽厚胸怀,其二也算是处理了掉了一桩心腹大患。
“朱文圭现在幽禁在宫中已经二十多年了,难道陛下还准备将他幽禁到死不成?非但有伤天和,更是把陛下留在天下人心中的印象分丢了不少。
“所以陛下应该将朱文圭分封出去建国,也算是为当年清君侧的事情做个交待了结。昔日靖难之势,如今已成大势所趋,陛下又何必介怀当年的往事呢?
“对大明的未来而言,陛下如今的选择非常重要:保证大明的内部稳定,比什么都重要。以大明未来的强势,除非内部出问题,否则必然将千秋万代传承下去。
“而解决掉建文一脉的隐患,也算是未雨绸缪,将大明可能出现的内患消弭于无形。何况将朱文圭分封在日本,距离大明中枢非常近。万一有变化,也可以随时监控。
“总而言之,这是一举数得的好机会。若是陛下不能临机决断,那真是要后悔莫及了。在我而言,还是希望陛下可以对前尘往事尽量放开。”
这一番话洋洋洒洒说完,朱棣顿时百感交集,脸上的神色变幻更是喜怒无常。
或许他这个样子别人会害怕到要死,可是唐少哲根本没当回事儿,仅仅是冷眼旁观。他相信,这番话必定能打动朱棣。明成祖从来都不是个小气的人,相反气魄极为庞大。
何况唐少哲说这些也是心中执念,希望经由他改造之后的大明可以世代传承下去,否则实在有些对不起他耗费的心血。
“唔,国师今日所言关系重大,朕需要好好想想,改日再与国师回话,可好?”
“呵呵,那我就敬候佳音了。反正现在日本还没有完全吞并下来,至少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整理。陛下完全可以慢慢考虑清楚,不着急的。”
“国师理解朕的苦衷,很好。无论结果最终如何,朕都会记下国师的这份心意。”
“好了,咱们还是来谈谈有关日本的占领吞并问题吧,这或许是今后大明征服全世界的开端,绝对不能搞出什么差错来,免得遗患无穷!”
谈起这个来,朱棣顿时就对唐少哲最初的那种处理手段表示了无尽的钦佩之情。
将日本所有识字的官员、贵族、商人和武士等阶层全部斩杀,只留下不识字的下层基本民众,最后再大肆推行汉化,目前已经出现了极好的局面。
有关这个政策唐少哲和内阁做过分析和讨论,虽说内阁对于其中的血腥程度有些不自在觉得杀戮太重,但是也不得不承认唐少哲提出了个天才的构想。
只要按照这项政策执行下去,最多20年时间日本这个名词就不复存在了,所有的和族人最终只会记得本身属于华夏的一部分。再过50年,日本甚至会像灰烬般被风吹散。
“……但是国师,这项政策需要庞大的占领军出动日本去,国内的警卫队其实还没有整训完成,朕担心,这可能会拖延吞并日本的速度。”
“陛下不用担心这些,在警卫队还没有完成整训之前,完全可以让神机营远征军担任这项任务。再者,我建议陛下成立新部门,专门负责对外领土的吞并。”
“哦?新部门?不知国师所谓新部门又该管些什么?”自从唐少哲将触手伸进朝廷,目前已经增加了2个新部门,不知道这怎么又要建个什么新部门出来。
“这个部门,今后专门负责在新领土中组建当地雇佣军充当警备队的任务。这次征讨日本,我就发现很多日本人极为容易收买,往往只需要付出极小的代价就能收拢一支当地部队。招揽当地人充当警备队,就会逐渐将大明将士的重担解放出来,实在是一举两得。”
“唔,国师所言极是,却是个好办法。”
(特别鸣谢:书友“云麓真”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