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春风吹第一百七十七章贸易
七月的C市骄阳似火。在正午的时候是没有人愿意在大街上行走的。除了哪棵树上有只蝉在“知了”“知了”的叫着之外。没有人愿意发出一丝声音。大家都怕惊动这酷热无比的老天。而只有到了傍晚时分。街上的行人才会多起来。而到了晚上。则到处通明。好像现在才是这个城市刚刚苏醒时的样子。
但是在北湖市场王求的办公室里。王小明却没有觉得一丝热浪。因为这里装了空调。如果不是沙发上有个靠垫可以用来垫在肚子上。他甚至还会觉得冷得有点受不了。
对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人来说。有信息、有眼光的人很容易就能赚到大钱。在很多国有企业还在每个月拿着几十、一百多元的工资时。他们每个月赚几万甚至几十万轻而易举。
而这段时间由于国家实行价格双轨道。这让有关系、有胆量的人也大发其财。一张钢材或是化肥的批条。不需要任何资金。只要一转手就是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纯利润。
王小明现在没有什么关系。就算有。他也不屑去赚这种钱。他掌握的信息非常多。而且眼光又准。再加上他现在手里的资金充足。想赚钱。门路有的是。比如像国库券。他就利益于以前在网上看到过上海的杨百万早期的发迹事件。他现在正处在这个年代。当然也得顺手捞一笔。这样的钱不去赚。那实在有点对不起自己。
早在前年的时候。王小明就指示王求。去各地收购国库券。他地资金多。一出手就几十万上百万。虽然只有百分之一、二十的利润。但是基数大。而且时间也短。一年时间下来赚的钱不比薯片厂少。
要知道。最早的国库券都是摊派的。老百姓拿在手里急于兑现。打八折80多元抛售给银行。而且越是穷地地方。老百姓卖的越多。价格也越便宜。而当时银行缺乏资金。见到H省的人用车子装着钞票来买国库券。银行还巴不得呢。通常9元就卖了。
当时一些人都是自己背着一个大包。里面装着整扎整扎的人民币。而王小明却不同。他不是小打小闹。所以专门订制了两台货式厢车。在车厢内焊上一个大型地保险柜。所有的现金跟国库券全部装在里面。再放上几个人。比个人背个包到处跑要安全得多。
而当时国务院有文件。国库券不得低于面值买卖。像一些小地方是不太执行这样的文件的。只有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执行政策最好。从没有低于面值收进。
这样就提供了一个合法地赚钱途径。从外地的银行以低于面值收购国库券。运到上海之后再转卖给银行。保险又安全。绝对不会出现拖欠。比什么生意都强。
据王小明地记忆。山东莱阳一个机械厂的供销科长正是利用长期在外出差的机会。得到了这个信息。他用一万元做本钱。一年时间就赚了二十多万。二年时间就赚到了一百四十万。而王小明一开始是用一百万做本钱。到现在也快有二年时间了。他赚了多少钱呢?今天王小明就是来问清楚这件事。
“小明。我们这笔钱现在已经到了两千万!”王求兴奋的道。
“二千万?”王小明念道。他在想。自己投资一百万。回报只有二十倍。但是别人投资一万。二年却回报了一百多倍啊。
“没错。就是二千万。”王求说道。他没有看到王小明其实有些不满。要是他知道王小明现在的想法肯定会急的跳起来。人啊。不能太贪心。否则遭雷霹。
其实王小明不知道。小本经营有小本经营的优势。你一百万做本。半年时间就能到一千万。可是你总不能再把这一千万都全来买国库券吧?否则银行马上就能发现苗头不对。也许这条跟捡钱一样地赚钱这路就此会关闭。
“二千万就二千万吧。这笔钱要动用了。我准备用来做贸易。”王小明说道。去年自己的钱全部用在了水泥厂。而且加上给蔬菜厂又添了二十台大型货车。他的资金已经捉襟见肘。也许从今年开始。王小明手里的财富将急剧增加。
“做贸易?全部吗?”王求问道。现在每个月倒卖国库券至少可以带来上百万的利润。可是小明一句要做贸易就要停了这个?
“我们在各地的银行之间收购和卖出国库券。这样的事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被发现。那是因为银行之间没有一个信息中心。可是这样的事总有一天会被他们知道的。到时国库券就会变得没有利润。而我找的这事。利润比国库券要高得多。国库券只有一分利。可是贸易却有十倍利啊。”王小明说道。事实上用不了多久。银行之间通过电话互通信息之后。倒卖国库券这样地事就只能停止了。
“十倍之利?”王求不敢置信地问道。一分利两年时间就滚雪球般滚到了二十倍之多。十倍之利。两年时间会赚多少?他不敢再去想这个数字。
“当然。但是周期比这个要长得多。而且为了快速周转。也许不能完全做到十倍之利。但是至少也有好几倍的利润。”王小明说道。他所说地当然是当倒爷。到苏联到当倒爷。今年的十二月份。苏联这个超级大国马上就要轮为第三世界。到时全苏联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正是生意人赚大钱的时机。
苏联解体。国营资产按人头分。分给每人一份公司股权认购证。可有权势的政府官员变戏法似地控制了俄国的经济命脉。使老百姓手中的认购证沦为一张废纸。随之而来的经济大危机使金融信用破产。存进的美元根本取不出来。若取也是按贬值前的卢布折算成的汇率付给卢布。倾刻间。许多人一生的积蓄化为乌有。
至今。人们仍不相信卢布。不相信银行。据说。俄罗斯人都想方设法地把卢布换成美元藏在家里。在50年代1个旧卢布等于2美元。而今是30新卢布换美元。而新卢布相当于1000旧卢布。十几年前。10000卢布可买两辆“拉达”汽车。而今天。1斤西红柿是30几卢布。一个花篮要300卢布。可俄国人月收入才一到两千卢布。
生活在这种状况下的俄国人。失去了安全感。每天的任务似乎就是抢购各种物资。使得一时间衣食住行的商品价格连续翻番。
在前世的时候王小明就听过太多的国际倒爷的事迹。虽然有相当一部分由于得意忘形而导致身败名裂。但是大多数默默无闻之人都是闷声发了大财。而王小明既然重生到了这个年代。他当然不会错过这个机会。
但是当倒爷也不是随便谁都可以当的。否则的话也不会使得有些人在俄罗斯亏得血本无归。早在几年前。苏联人民最喜欢中国的兔毛大衣跟羽绒服。可是这些衣服在国内也是属于紧俏商品。但是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果然不是盖的。没有真的就做的嘛。羽绒服里不是羽绒而是稻草跟鸡毛。而且有的鸡毛甚至都不消毒。也许是赶时间。也许是根本就没有这样的设备。人家俄罗斯的人买了之后。几个月就会发现臭哄哄的。这就更得后来的人再去卖这样的商品时会遭冷遇。有的人拿着几百件羽绒服想去赚一笔大钱。最后亏本处理都不一定有人要。
“你说怎么干吧?我听你的。”王求说道。这几年小明的决策从来就没有出过错。只要自己能好好的执行。一切就都能实现。
“首先我们要在莫斯科设立一个办事处。跟北京一样。除了必要的几个我们的人之外。其他人全部请当时人担任。”王小明说道。
“你要做中苏贸易?”王求说道。现在电视上也经常报道这些倒爷。听说那边的生意确实好做。不管做什么都能赚钱。十倍之利如果做好了也确实能做到。
“要想做的时间长就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品牌。否则我们也只不过是一个大一点的倒爷罢了。这次我们的品牌还是大可。办事处建好之后先在苏联全国的电视台和报纸上做广告。大可产品。物美价廉。如果有可能。还可以请他们的一些名人名星做广告。”王小明说道。这就是他与其他倒爷最大的不同。一般的人从国内进一批货之后都是自己亲手卖给那边的终端客户。这样有利也有弊。好处在于所有的利润全部抓在自己手里。利润最大化。而弊端就是一旦出现意外。所有的损失也将自己一个人承担。
“这倒是。像我们做收录机。现在很多人就只认燕舞牌的。其他牌子的收录机就算进入了我们H省的市场。销售量也不大。”王求对此非常同意。如果自己销售的产品没有品牌效应。那就只能做一锤子买卖。下次你再去的时候。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销售渠道可能又将重头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