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初一,天庭。
吴升并没有在灵霄殿上,而是在常先的指引下来到天庭东侧一座仙山。天庭建在轩辕氏苦心寻来的一座虚空碎片之上,方圆千里,算得上广袤。
眼前这座仙山,绵绵无尽,四周险峰奇峻,中间却是座平坦的山嵴,下方云雾缭绕,山嵴如高台浮水,气象壮观。
常先道:“此乃方诸山,位于天庭正东三百里,山顶这座高台,长八百丈、阔六百丈,陛下已请赤将子舆作图,为学士……不,为帝君炼制东华宫。待明年底,帝君便可于宫中接受诸天朝拜、料理事务了。”
他说的“诸天”,当然是指归于东华宫自决事务的春秋世等七天。
吴升点了点头:“有劳轩辕帝君了。”
常先含笑提醒:“从今往后,是不是该称一声陛下了?”
吴升“哈”了一声,道:“是我疏忽了,尚未适应。”
常先低头道:“帝君可以慢慢适应。”
遥望方诸山多时,吴升道:“时辰快到了,回去吧,大朝该开始了。”
常先恭恭敬敬在后相随:“是,将近辰时了。”
一路返回灵霄宝殿,吴升问:“未知常大仙受天庭何职?”
常先道:“陛下拟设北都宫,专司决狱之事,常先不才,蒙陛下青眼,拜为北都宫镇神。”
吴升笑道:“如此,恭喜了。”
常先又道:“今日大朝,将拜四相、四灵、四圣、五斗星君、二十八宿,还将设紫微宫、冥王殿、火部诸神、瘟部诸神。我这北都宫镇神也算不得什么。”
吴升道:“果然是新朝新气象。这得有多少仙神受封?”
常先道:“据我所知,共三百六十五位尊神受封,不是正神世尊,就是大仙大神,再不济也当为合道顶尖。”
吴升忽问:“天庭各部之设,是李少君的谋画么?对了,李少君呢?他任何职?”
常先微笑道:“这却不知了,我未听说。”
不多时,灵霄宝殿到了,大殿前至九曲金桥之间,已经站满了诸天前来观礼的仙神,怕是有上千之数,当真热闹之极。
其中,便有子鱼、简葭、陆通、罗凌甫等春秋世的仙神,但相比其余诸天,来得算是极少。
一旁的常先见了,不由皱眉:“帝君,陛下今日要封赏的神将仙使,春秋世并不少,我没记错的话,当有十多位吧,怎么没见到?”
轩辕氏前几日便下了诏令,拟于今日册封诸天仙神,其中春秋世便有十六位,除了吴升之外,还有鬼谷子、孔丘、墨翟、田鸾、龙平安、许负、安期先生、简葭、子鱼等,下诏时还特意叮嘱,请受封者齐上灵霄宝殿,共襄盛举。
吴升道:“鬼谷先生等,无意天庭为官,更中意逍遥于山水之间,故不奉诏,还请轩辕陛下体谅。”
常先拱手:“告退了,此事我当报知陛下。”
吴升:“烦劳常大仙在陛下面前多说几句好话,多谢了。”
眼下上天庭者,有资格受封的是子鱼和简葭。
简葭是吴升之妻,修为之深厚,几乎接近大仙大神的层次,所以得了加封。
子鱼全程参与谈判,其老辣的眼光和熟稔的处事手段被轩辕氏看重,故此也收到了加封的旨意,却非因为修为了。
此刻,二人便陪同吴升入灵霄宝殿。放眼殿中,同样十分拥挤,但这里的仙神层次陡然拔高了一大截。
吴升入殿,众仙神自然让开一条通道,任其来到前列,诸天正神、世尊都在这里,见了吴升之后,有背过身去不愿理睬的,如娥陵氏、麻姑、阴女魃等,也有客客气气拱手相敬的,尹喜、王方平等,当然还有热络、熟悉的自家人。
容成公就是自家人,来到吴升身边问:“学士怎么才来?”
吴升道:“随常先去了趟方诸山,看了看将来我等自己人朝议的地方。说是轩辕氏已经在安排了,赤将子舆也绘好了图纸。”
容成公道:“此间散朝后,倒是要去看看。将来炼成的殿宇,也须防他动什么手脚,学士交给我,我来查验。”
吴开颌首:“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容公老谋深算,堪为东华宫之宝。”
凤凰过来,问:“轩辕氏何时放人?”
吴升道:“凰主莫急,说好了的,今日轩辕氏加尊号、封百官,明日无肠君便回海底神宫。”
正说话间,鼓乐齐鸣,群仙肃立,云雾舒卷,有宫女掌雀扇、团扇、方扇、黄麾、绛麾、玄武幢等物,簇拥轩辕氏自殿后转出,坐于九阶之上。
有阍者于丹墀下朗声高颂:
“帝者,少典之子,名轩辕,受国于有熊,居轩辕之丘。生而能言,役使百灵,可谓天授自然之体者。虽于此,犹复不敢端坐而得道,故涉王屋而受丹经,至鼎湖而飞流珠,登崆峒而问广成,上具茨而事大隗,适东岱而奉中黄,着体诊则受雷岐,审攻战则纳五音之策,穷神奸则记四泽之乱,相地理则书青鸟之说,救伤残则缀金冶之术。故能毕记秘要,穷尽道真……“
“……上古时,诸侯有不顺者,从而征之,未尝宁居。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崆峒,登鸡头山。南至江,登熊、湘。北极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洪荒破碎,迁徙无常,以师兵为营,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
“……有土德之瑞,深识独见,开秘文于名山,受仙经于上天,蹶埃尘以遣累,凌大遐以高跻,金石不能与之齐坚,龟鹤不足与之等寿……”
“……靖民则法曰皇,德象天地曰帝。皇帝者,安民之谥,非得道之称也。乃祓斋七日,衣黄衣,冠黄冕,驾黄龙之乘,戴蛟龙之旗,上法中宿,取象文昌,戴天履阴,秉数制刚……”
这一番长篇大论,听得吴升好不无聊,却又不能不听,这是了解轩辕氏过去现在乃至将来的重要文献,很多轩辕氏坐天庭、治诸天、求大道的思想,都藏在这篇大诰之中。
正琢磨时,身后有清香弥漫,有人在耳边轻声细语:“学士,可否借一步相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