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杠精  第581章 命之瞢玄霸逆谕旨

类别: 历史 | 两晋隋唐 | 大唐第一杠精 | 水鱼要吃素   作者:水鱼要吃素  书名:大唐第一杠精  更新时间:2021-06-26
 
按道理说,今日合该是李唐大喜的日子。

中原既平,三王归京。皇帝才刚提了某赵王为司徒,赏赐了一大堆花里胡哨的玩意儿,又把制令决策、修法定规的中书省给了他,这会儿即便是后者再怎么跳,皇帝都不该发火的。

但总要分事件和场合吧?

平日私下里抬杠也就算了,此刻当着文武百官,全城百姓的面,公然质疑皇帝圣旨,包庇抗唐反王不说,居然还翻小肠指责起了皇帝之前所犯的错漏。

“……平乡公元度,精《左传》,通《三礼》,历荆、洛长史,每听政之暇,必延生徒讲授,时人称之!忠肝义胆、文名在外。此等良臣能吏,父皇不感其才,下诏以凶党诛死,如何昭圣人之仁……”

这草稿也不知道是谁给李大德写的,当真是朗朗上口,听得某秦王是频频点头,也不知道是赞同其言还是觉得这语句写的不错。但听在某皇帝的耳中,就格外不爽了。

特么的当初李智云那小子只说王世充的党羽凶残,不惜以内城百姓的性命为饵,用火攻之法对唐军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失,还致使无数无辜百姓丧命。为抚慰逝者,他才下诏追责。那会儿大伙都上头,谁关心哪个是杨汪?

现在好么,发现这里面貌似还有好人,你不去追究当初负责甄别之人,反倒在这里大放厥词?

老李当场就黑了脸,不等这货说完便恼怒挥手,对左右翊卫喝道:“赵王相想必是乏了!尔等即刻送其归府,去见妻儿罢!”

“喏!”

这会儿在朱雀门值守的,自然是老李心腹中的心腹敬君弘。

不过这哥们儿早年被某赵王亲手教训过,知道若是那货不想走,整个朱雀门的禁卫全上也白搭,所以下楼的时候还挺紧张。

然而出乎预料,李大德完全没反抗,甚至于还有空对他挑眉毛,半推半就的就被“拉”了下去。

傻子都清楚,在这等场合里公然抗旨是个什么下场。

抬杠当然不是目的。

后者只是想先把火力引到自己身上来,毕竟在这件事解决之前,他二哥包括其麾下长孙无忌、房乔等谋臣大概率会先观望。而这个空白期,便是他与老李和几兄弟“私聊”的时间。

他相信,过不了今晚,得了他爸授意的老大就会约老二来他家“串门”,至于理由嘛……

“陛下,这旨意……还宣吗?”

朱雀门上,看着外间议论纷纷的人群和其下面面相觑的一众伪夏降官,李建成颇有些迟疑的扭头询问。

“宣!为何不宣?朕意已决,诏书既下,言出法随,岂有因一人反对便更改之理?”

李渊的表情很是不满,似嫌老大问了句废话。可这边话音才落,却见周围的一众官员忽然面色古怪起来。

“这个……陛下,此诏乃是谕旨……”

旁边的某新晋纳言看不下去了,小声提示了一句。

皇帝颁发命令的文书种类,分有制、诏、诰、敕等,而所谓谕旨,其实更像是上级领导发布的一种指示性意见,而非正式行文。

打个比方说,后世某公司因某种理由,需要周六加班。老板在群里发布的通知,便是“谕旨”。而后经由人力、项目经理等将员工的考勤和绩效算法更新,由具体执行人共同签字,打印出具有公章的书面通知,才是真正具有法律效力的“诏书”。

今日针对窦建德以及其从属的处置,之所以用这种形式发布,乃是因为杀人这事儿真正实施起来有些麻烦。

皇帝的谕旨下发后,首先需要刑部把人先提到牢里验明正身,而后中书省制诏,下发到门下省复核,然后再发到刑部,交由具体执行人去执行。

而老李在做决定的时候,窦建德还在路上呢。这流程没法走,自然只好先以谕旨宣告一下,过后再补。反正这事儿在萧瑀、陈叔达等人那也没意见,所以顺序啥的无所谓,老百姓又听不懂。

可就在刚刚,陈叔达忽然反应过来,某皇帝似乎、大概,刚给中书省换了位老大。

也就是说,如果那位不点头,这谕旨还真就只是份谕旨而已,永远都别想变成诏书。

“这……”

有陈叔达和李建成的双重提示,老李在懵了一会儿后也顿时反应过来,当场就嘬起牙花子暗骂。

哔死他表姑父的,谁知道这杠精面对军权拆解都无动于衷,反而会对这事儿有异议呢!

犹豫了片刻,某皇帝咬了咬牙,忽而哼道:“那也宣!等人犯提到刑部后,先关着!真要有何变故,大不了朕再下旨特赦!”

今日这场戏的重点,除了分权,同样也是某皇帝难得的装逼场合。似被人抗旨这么打脸的事儿,肯定不能惯着的。

只是听老李后半截话的语气,其他人皆无语暗叹。

特赦都冒出来了,还没真正交锋这货就先输了一半,指望他能以这种心态去说服某杠精?说不得,彼时李建成手里那张已经是废纸了。

宣吧,宣吧!

陈叔达摆摆手,一脸腻歪的退回到人群里。

好好的一场献俘仪式让这么一打岔,颇有些虎头蛇尾的意思。但彼时在朱雀门外围观的老百姓却难察觉其中深意,仍旧觉得振奋。

这不单是荣誉与士气问题,仗打完了,同时也意味着那些出征在外的关中子弟们快回家了。

古时有多少“家祭无忘告乃翁”之事,皆是源于对远方亲人的牵挂与思念,所谓君王社稷、四海归心,毕竟和小老百姓离的太远,说了也听不懂。

这大概便是孔子为何曰了“民可使,道之,而不可使,智之”的缘故。

当然长安的老百姓毕竟与别处不同,京畿之民的天然成就感使得大伙并不吝于捧老李的臭脚。待朱雀门上谕旨宣罢,山呼万年之声便不绝于耳,给足了老李面子。也叫人群中各坊酒肆、茶馆的老板笑开了花。

但有一人没笑。

朱雀门上,以亲王之身添居三公身侧的李智云彼时绷着个小脸,袖子里的拳头都快握麻了。

昨日朝会之上,老李宣诏迁陈叔达为纳言时,顺带也给他提了个中书门下平章事兼襄州道行台尚书令的职衔,允其在政事堂参知机务。

说实话,当时某楚王还是很激动的。

虽然政事堂到底是个啥东西他还不清楚,但不重要。

参知政务诶,这可是妥妥的宰相之责。一旦他踏入这个领域,所接触皆是军国大事和朝中勋贵,假以时日,还怕皇帝和大臣们看不到他的“英明神武”?

可等到今日那哥儿三的敕封一下,他忽然就明白了。

神特么宰相。

老二是尚书令,老三是中书令,老四是侍中,老李等于是把整个三省六部都给了这哥儿几个节制。那所谓的政事堂不用想,肯定就是这几位大佬集中办公的地方。

这样一来,效率不但能提高不少,最关键的是大大削弱了宰相的权利,使原本的一人之权变成了一堆人掌管。

而等到太子册封正式监国后,少不得要和政事堂打交道。有他这个原关内道行台和铁杆“大哥党”李元吉在内,三对二,也省的那哥儿俩欺负李建成老实。

所以,狗屁的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就是个拿来凑数的!

彼时的某楚王在一片山呼海啸的赞颂声中偷眼斜视他爸爸,再注意到其后捋着胡子笑的裴寂,心中忽然就有了份明悟。

他以为此番有裴寂在朝帮他说话,再加上平洛的功劳,便能在老李的心中异军突起,成为众皇子的标杆,却从未想过,李渊对身下这几个儿子的看法或许从来都与功劳无关。

皇帝偏爱某个儿子,其理由从来都不是史书上那简单的“英果类我”。

就比如老李要立老大为太子,从来都不是因为其多年在三川的劳苦功高,而是记忆中那初为人父的喜悦,那第一声“阿爷”的悸动,还有那二十多年言传身教所寄予的期望。

这一点,李世民即便再打下五个洛阳也比不了。

他李智云就更比不了了。

请记住本站域名:大风车小说, 搜索 "大风车小说" 即可找到本站.
(快捷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