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秦寒和武无敌大战结束的时候,时间已经过了三日,断浪皇影早早离开,这等级别的战斗,他们别说插手,便是观看都有一定的风险。
断浪还好,服下一颗龙元,功力高深,恢复力强悍,皇影肉体凡胎,又被断浪打成重伤,秦寒和武无敌散溢的劲力已经足够威胁他的生命,所以最先离去。
大战三天三夜,战场横亘整个天山山脉,天崩地裂,最为宏伟壮阔的天山主峰被扫平一半,帝释天千年时间修成的天门驻地也被秦寒一招太极符印打成了粉碎。
数百神功秘籍,数万古玩珍宝,尽数埋葬在了千丈积雪之下。
在战斗的催化下,秦寒和武无敌彻底消化了龙元的力量,吸收对方武道精要,武艺也提高了甚多。
不得不说,底蕴越深厚,吸收龙元的效果越好,断浪吸收两颗龙元,双手化为龙爪,全力出手会魔性入脑,失去意识,秦寒吸收两颗龙元,毫发无损,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双龙元的秦寒功力超过单龙元的武无敌,肉身强度和精神力更是远胜武无敌,大战万招,秦寒听九天玄女讲道的时候听不明白的地方也懂了一些,高屋建瓴,招式上同样不弱于武无敌。
战斗经验更不用说,不管是单打独斗还是带兵打仗,秦寒参与过不知几百次,是真正从尸山血海杀出来的高手,比武无敌这个一路顺遂的自大狂胜过数筹。
再加上真武和紫盈两件神器,第一天的时候武无敌略占上风,第二天双方平分秋色,第三天秦寒占据上风,且随着时间流逝优势越来越大。
最终,秦寒一招五雷化极破掉武无敌的防御,一指点在了他的咽喉,取得了胜利。
和这等高傲的人打交道,必须这么做。
武无敌高傲,自认天下无敌,对此自然不服,约定好了解决大邪王诅咒的时间,快步离开,秦寒纵身一跃,跳入积雪之中,找寻没有损坏的武功秘籍。
凭借一双天眼,秦寒很快便找到了天门破损的宫殿,一番翻找,找到了一本《万剑归宗》,一本《回天冰决》,一本《炼铁手》,其余秘籍尽数损坏,拿到也没什么意义了。
在宫殿的最下方,秦寒找到了一个锦盒,包裹严密,层层叠叠的符篆足有二三百张,便是保存龙元都没有如此认真,莫非这是超过龙元的宝物?
秦寒心下大喜,就在这冰雪之下挖了一个大洞,小心翼翼的破解锦盒的外围防御,以秦寒的天眼之术,再加上一众天星的绝世智慧,也耗费了足足十日在堪堪破解锦盒的封印。
锦盒里面,不是凤血,不是神功秘籍,而是一本书,带有无数深邃诅咒的书,聂家的疯血,断浪的麒麟魔诅咒比起这本书来说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便是大邪王,也远比不得这本书的诅咒来的可怕。
风云世界,能够被这般诅咒的书籍只有一部,仓颉圣祖留下来的至强经书——天哭。
仓颉圣祖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没有之一,仓颉之前,天下没有文字,虽有燧人氏推广钻木取火,开启民智,可没有文字,民智很难传承下去。
仓颉造字,人族有了属于自己的文字,文明得以延续传承。
传闻造字之时,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天地变色,鬼神哭嚎,天道亦降下九天神雷作为神罚,造字虽然是好事,可从此之后,天地之间的秘密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天道再无隐秘,焉能不受到诅咒。
九天十地,亿万鬼神的怨念附着在仓颉圣祖造字的兽皮上,天哭,诞生了。
在这一瞬间,仓颉圣祖洞彻过去未来,了解前因后果,流下了血泪,造字结束之后,被天谴击杀。
唐朝之时,一代圣僧玄奘也曾经读过天哭,流下血泪。
数十年前,泥菩萨读过天哭,不过他的修为比起仓颉圣祖玄奘大师差了千百倍,只有洞彻玄虚的本事,同时遭受了天哭诅咒,最终惨死。
天哭可以说是一本书,一本记录了风云世界全部历史的书,轩辕蚩尤逐鹿大战,老子化胡传道,孔丘周游六国,始皇帝统一六国,汉武帝驱逐匈奴,汉末三分天下……
历史,独属于风云世界的历史,无数的错乱记忆冲入到秦寒脑海,就如同把一缸水塞入一个杯子,杯子再怎么坚固,也容纳不了这么多水,最终只能被冲坏。
秦寒慌忙运转空灵诀,以精神念丝和识海星辰疏导,混乱的能量冲击在秦寒全身各处,千锤百炼的星光龙身也承受不住,秦寒大喝一声,雷凌圣体疯狂催动,身体化为雷电,大范围延展。
另一头,玄晃玄明察觉到秦寒的异状,立刻出手,借助精神联络分流。
足足过了一个时辰,秦寒才清醒过来,伸手一抹,抹去已经冻成冰晶的血泪,不愧是天哭,这么多的记忆,谁看到都要哭啊。
手一翻,从战神殿得到的“字典”出现在了手中,两本书虽然不是同一个世界的物品,却都是仓颉圣祖留下的文字记录类的宝物,刚刚拿出来,便自发的融合在了一起。
两本书融合,秦寒的脑后出现一轮白色圆盘,不是佛光,不是功德,而是浩然正气,修行到极致的浩然正气。
有仓颉留下的字典相助,秦寒的浩然正气已经修行到了最高级别——大同世界,甚至搭建好了框架,就差生命了。
而天哭上面的诅咒愿力来自于九天十地亿万神魔,种类多不胜数,若是全部以浩然正气炼化进入大同世界,秦寒在浩然气方面的修为怕是会直接比肩孔丘孟轲,成为绝代大儒。
至于天哭的预言效果,看看就完事了,当不得真,从秦寒参与进来开始,剧情便已经彻底乱了,再加上一群域外邪魔捣乱,指不定什么时候,就有人魔化了。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