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霁雯一瞬不瞬地望着和珅,试探地问道:“十五阿哥如今在宫里宫外毫无依仗可言,在皇子中年纪又是最小的一个,爷此番在暗下如此相助于他……为的是什么?”
倘若换作别人,她兴许多少会觉得是出于同情,顺手相帮。
可和珅不该是。
加之他又事先觉察到了他的身份。
这倒不是她将如今的和珅想象的如何恶劣,如何地没有同情心,而是此事牵扯的绝非是同情或不同情那么简单——十五阿哥不是普通的孩子,他此番在宫外险些丧命,和珅不该不知晓其中的轻重。
难道说……他有什么旁的打算吗?
到底这是一个同历史上的清朝有着不少出入的时空。
和珅听出她的言外之意,淡淡笑道:“我帮的不是十五阿哥。”
冯霁雯不解地看着他。
“我不过是见一个无依无靠的孩子过于可怜,赠了些银两供他吃用,又顺嘴提了句皇上巡京一事而已。”和珅不以为意地说道:“举手之劳,没有旁的意思。”
冯霁雯将他的话来回斟酌了几遍,琢磨了个差不多,方才道:“爷的意思是,纵然种不成善因,也至少不会与其交恶?”
她就说,像他这样的聪明人,断不该贸然去做出选择的。
倘若如此的话,此事于他而言,还真就是‘顺手一帮’而已。
“知我者,莫若夫人也。”和珅含笑注视着她,一派平静的双眸犹如月光下的一汪清泉,使人望之便觉心旷神怡。
冯霁雯不经意间对上,不由地微微一怔。
平心而论,这真是她所见过最好看的一双眼睛了。
平静时清幽如水,思考时幽远深邃,笑时又如同集满了天上星辰,似乎一眼望去,若是稍不留神,便会将人连同心神都吸纳进去。
见他的目光凝在自己脸上,冯霁雯轻咳了一声转开视线,将莫名而起的几分不自在掩去,岔开了话题说道:“爷在这儿笑吟吟的,瞧着心情倒是不错,可是那钱举人的事情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这事儿不是一般的难办。
首先要将皇上的心思揣摩透了,方才能办好这件差事。
若不然办的再好,不得圣心,都是白搭。
可弄明白皇上的心思只是前提,要按着皇上的心思去将事情办得圆圆满满,这才是真正的难题——
冯霁雯虽不大懂官场之事,可至少也心知皇上绝不希望看到因为一个区区举人而去动摇堂堂一个礼部的根本,去损朝廷的颜面。
但那位钱举人执拗到这幅田地,敢跟礼部公然对抗,还敢带伤跳护城河拦御舟,活脱脱一个连性命都可抛诸脑后的硬茬儿,若和珅为顾及皇帝心思而草草敷衍了事,他又岂会愿意?
“此事确实不大好办。”和珅嘴上这么说,可面上仍是笑着。
只是他笑的不是这件事情好办与否,而是自家夫人左一句担心他贸然陷入党争之列,右一句怕他办不好皇上交待的差事,这幅瞧着比他自己还要上心的模样。
有些事情自己能处理归自己能处理,不需要旁人操心也归不需要旁人操心,但真有人愿意替自己操心,却又是另外一码事儿了。
在此之前,他一直以为凡事习惯做到面面俱到的自己,是不需要任何人来提醒或是关心的。
他甚至觉得多余。
可如今面对这样的冯霁雯,他却半点也不这样想了。
原来自己有能耐只能叫做本事,而有人处处为自己上心,则才能称之为过日子。
从前的自己,太不懂得过日子了。
也从没想过,原来自己这种人竟也能以与正常人相同的生活方式活着。
这种感觉真切鲜活,让他有一种无法形容的踏实感。
和珅望着听他说罢那句‘此事确实不大好办’之后,便一直愁眉紧锁的冯霁雯,眼中笑意愈深,直到一双眼睛盛不下,蔓延到了面容之上。
“不如问一问祖父的意见吧?”冯霁雯抬起头来向他说道。
然而一抬头就瞧见了这人乐的跟吃了蜜似得一张俊脸。
……他到底在笑什么啊!
这件事情有什么笑点吗?
怎么好像从始至终为此事感到头疼的事情就只有她一个人似得?
请问这到底是谁的差事啊喂……
见他还在‘不知收敛’地笑着,冯霁雯险些黑了脸。
见夫人变了脸,和珅似才回过神来一般,将面上笑意收起,口气却仍带笑说道:“夫人提醒的是。我毕竟初出茅庐,经验浅薄,是有许多事情须得向太岳父请教一二。还有理藩院那边办案的规矩,也要先摸透了才行。”
冯霁雯已懒得跟他说,在心底翻了个白眼之后,面上却不显,只是道:“爷聪明过人,且自个儿看着办吧。”
她就不瞎操心了。
不过话真的说回来,他论智商论心机都远远甩常人十八条街,心眼儿多的用也用不完,她这勉勉强强及格的脑袋跟着瞎掺和什么劲儿啊到底是!
她该不是闲出病来了吧?
冯霁雯满心怪异地自我怀疑着。
毓庆宫。
自打从养心殿出来之后,和静便将永琰拉去了毓庆宫。
她太久没有见到十五弟了,眼下极不容易有机会单独说话,她一时间什么规矩都不想去顾,也不想再去理会嘉贵妃若得知了此事又会拿什么法子来敲打她。
回到毓庆宫之后,和静立即屏退了身边所有伺候的宫女下人,就连最信得过的祁嬷嬷也去了外头候着。
“怎么瘦成这样了!”下人们刚退下,和静望着面前削弱的永琰便禁不住红了眼眶,微微躬下身子扶着他瘦弱的肩膀,既生气又心疼地问道:“可是在阿哥所里吃的不好?他们苛待于你了?”
永琰仰头看着她,微微摇了摇头,低声说道:“七姐,这些日子,我并未待在阿哥所里。”
和静脸色即是一变,正色问道:“你这话是何意?”
“两个月前,我便出了宫。”永琰告知道:“直到今日,才得以回宫。”
换而言之,他在宫外呆了整整两个月。
“什么?!”和静大惊,攥着他肩膀的双手一阵发紧,“你出宫?你为什么出宫?你怎么出的宫?”
她竟一无所知!
“我想出宫去找魏大人帮忙。”永琰说到此处,眼睛有些发红。
“你……”和静怔了片刻之后,皱着眉头重重叹气问道:“那你可见着了?”
他口中的魏大人,自然是他们额娘的父亲,他们的外祖魏清泰了。
永琰点头。
“他怎么说的?”
“他劝了我一阵,还怕的不得了。”永琰低了低头,稚嫩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嘲讽:“他怕我出宫一事泄露,再牵连到他,便即刻命人送了我离开,称全当没有见过我。并交待我在宫中要听嘉贵妃的话,不要再惹麻烦。”
他何曾惹过什么麻烦。
他若非当时真的走投无路,也不会冒险出宫去魏家求助。
可他说什么也想不到,他的亲外祖一家人,会以这种态度招待他——可谓避之唯恐不及。
当时他既震惊又无助,甚至于不可置信。
和静听罢无言了一阵,握着他肩头的力气松了松,转而在他面前蹲了下来,虽是安慰的口气,却带着一股怅然:“外祖一家近年来在前朝每况愈下,风光早已不比当年,自保都已是十分艰难之事……你也莫要怪他们。”
她实在不忍见永琰因此事而心灰意冷。
可她自己的一颗心,却早已都凉透了。
永琰仍然低着头,良久之后方才哑着声音说道:“七姐,如今我们谁也不能靠,只能靠自己了。”
和静闻言微微一愣。
“我知道七姐这些年来一直保护我跟九妹,可这总归不是长久之策。”他又说道:“纵然我们什么都不做,嘉贵妃也不会放过我们的。”
和静听得一阵心惊肉跳,忙地道:“你不要乱想,只要皇阿玛还在,她就不可能……”
他还这么小,怎么能承受这些东西?
她更怕他会因为这种心态而做出以卵击石的傻事来。
他们如今的处境已经足够危险了。
“怎么不可能?七姐,这次我在宫外,若非得人相助,只怕便回不来了。”永琰这才抬起头来,看着和静说道:“嘉贵妃想置我于死地。”
他的声音没有了惊惧,也没有不忿,仿佛只是在阐述一桩再普通不过的事实而已。
这两个月的时间里,他所学到的,要比过去的八年中学到的都还要多。
和静已瞬间出了一身冷汗!
“你说嘉贵妃派人在宫外害你性命?!”
对……阿哥所里几乎全是她的人,永琰出宫,她定是知道的!
但她却一直对外保密……
甚至那次她带着和恪去阿哥所闹了一场之后,金佳氏还让阿哥所里的小太监假借永琰之名来安抚她,制造永琰还在宫中的假象!
原来是有意要他的性命!
她的十五弟,险些就回不来了!
和静豁然站起身来,面色仓皇地道:“你可将此事告知皇阿玛了吗?我们现在就去见皇阿玛!”
这可不是小事!
“七姐。”永琰面色平静地喊住她,对她摇了摇头:“我没有证据。”
“那也不能……”
和静话还没说完,便被他打断了道:“别说她派人谋害我,单说我这些日子不在宫中,都没有人能够证明——阿哥所里的人,从太监到太傅,谁会承认我离宫多日?”
所有的人都会站出来证明是他在撒谎,是他在蓄意污蔑嘉贵妃。
更何况——“在御舟上得见皇阿玛时没说,如今更加不能说了。”他讲道。
“你……你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将此事告知皇阿玛?”和静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永琰点点头,望着和静满脸失措的模样,并不觉得意外。
他初得知自己被嘉贵妃的人盯上时,也是同样的震惊、害怕,也想着回宫之后要第一时间将此事告知皇阿玛,让他为自己做主。
可冷静下来之后才明白,谁也不能为他做主。
这件险些要了他性命的事情,他只能暂时当做从未发生过。
和静也逐渐冷静了下来。
事实正如永琰所说的那般,没人能证明嘉贵妃的恶行。
这宫中,如今说是被她只手遮天了也不为过。
“七姐,从今日起,我们不可再任由景仁宫摆布了。”永琰眼神坚毅地说道:“到底如今的境地已经不能够再差,没什么好怕的。”
“七姐知道你心里委屈……可大势当前,你纵有心相争,却也一定要学着韬光养晦,自保才是万事的前提。”和静劝道。
“七姐放心,我自有分寸。”
和静望着眼前赫然比之前不知长大了多少的永琰,心底忽然涌现一阵极浓烈的酸楚。
“七姐对不住你,竟让你受了这么大的苦。”她有几分哽咽道:“但你下次再做什么决定之前,万不能再瞒着我了,知道吗?纵然我帮不上什么忙,但至少也能有个照应——”
永琰点头答应下来。
和静的情绪勉强得以稳定下来,在一旁的雕花月牙桌边坐下,一面取出了手帕拭泪,一面示意永琰坐下说话。
永琰在她对面的椅上落座。
和静这才忽然想到:“对了,你方才说你在宫外之所以躲过了嘉贵妃手下之人的迫害,是因得了他人相助?是谁帮得你?”
提到这里,永琰稍作犹豫了一下。
和静见状说道:“你且放心,七姐只是想记个恩情,不会对旁人说起此事来的。”
永琰离宫一事不可向外摊开,他为人所救自然也不宜大肆宣扬。
而且若真传开,只怕还会给恩人带来麻烦。
救了永琰,等同是得罪了嘉贵妃——
想到此处,她又问了一句:“他们可知你身份?”
永琰想了想,点了点头。
冯氏起初不知道,可和珅似乎早已得知了。
和静道;“那更要记下这份恩情,来日加倍偿还了。”
永琰“嗯”了一声,这才与和静说道:“起初我虚弱昏迷,救我之人乃是正红旗驴肉胡同里,钮钴禄氏家的一位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