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浩东瞅了瞅乔京生,笑着说:“你?你是钦差大人,上面的人,上面已经有人为你设计,用不着旁人瞎操心。顶点小说”
乔京生不高兴了,“什么意思,拿我当外人?浩东,你不能不够意思吧。”
徐浩东笑问:“那么,那么咱们就说点私房话?”
罗新良点头称是。
乔京生说:“对,说那里,扔那里。”
徐浩东说:“那好,我姑妄说之,你姑且听之,仅供参考。”
“放心,我并不狭隘。”
“请问你贵庚?”
“四十有五。”
“正当时嘛。那你是几时明确为正厅级的?”
“就在调来东江省工作之时,离现在正好一年。”
“你认为你的未来在哪里?或者说,你如何规划你的未来?”
“四十四岁正厅,起码得熬上四到五年才能进步。所以我想,五十岁前向上进一步,到五十五岁时,再努力向正部级冲刺。”
“那么,你认为你有把握吗?”
“不好说,顶多,顶多三四成的把握吧。”
“为什么会只有三四成?”
“原因么,正如你所说,我的道路太直太简单。一直在中央机关,一直在组织部门工作,资历尚可,资本不足,没有进步的底气,更无超速的可能。”
“那你这次到东江省工作,是正式调动,还是明确规定将来要被收回去的?”
“什么叫收回去的?”
“就是挂职锻炼,或与此类似,就是镀金呗。”
“噢,不是,我是正式调动,现在是百分之百的东江省人。”
徐浩东点着头说:“那就好办了。老乔,你先耐心地在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位置上待二三年,再要求调动工作。像你的前任沈亢那样,到地方工作,这样一来,你前进的道路就会变得又宽又广。”
乔京生嗯了一声,“这是一条好路子。”
“老乔,你是知道的,待在机关里,大概率是进步慢,到外面去到下面来,路子宽,进步也快啊。”
“浩东,你说的沈亢,去年似乎出了点岔子,他没上去,反而让袁丰平抢了先。”
“这个么,要一分为二的看。不错,省委有过承诺,要提拨他。但是,他调到三水市的时间不长,马上提拨他,说服力不够。所以我认为,现在的沈亢,应该能恢复心平气和的状态。”
乔京生问:“浩东,那你认为,我在省委组织部工作期间,是激进一些,还是四平八稳。”
徐浩东思忖着说:“老乔,你的性格就是四平八稳,我估计啊,一半是天生的,一半是在机关里练出来的。”
“眼毒,让你给说着了。”
“性格可以四平八稳,做事不能四平八稳,老乔,你要是这样想,那就大错特错了。”
“嗯,你继续说。”
“你是中央机关里出来的,比我更能领会中央的精神。最近,总书记强调,干部要有担当,要敢于担当,要为敢于提当的干部撑腰。老乔,这个意思你不会不明白吧?”
“我明白,也明白你的意思。所以我向你请教,我积极的方向在哪里?”
“哎,你现在不正在云岭市积极吗。”
“我说的是除此之外。”
徐浩东沉吟起来。
罗新良很了解徐浩东,“老乔,你可别忘了,你的顶头上司沈方舟部长,与浩东的关系可不怎么样。”
乔京生点了点头,“我怎么会不知道。不过我郑重声明,沈部长是沈部长,乔京生是乔京生,我和他仅限于工作关系,绝不会掺杂私人情感。”
徐浩东说:“我认为组织部门现在遇到的最大问题,不是干部队伍的现状,因为在职干部出问题,主要责任在纪委和监察委。最大的问题是,如何避免把有问题的干部提拨上来。这次我在中央党校学习时,中央领导就曾问过我,我就这样回等,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
乔京生说:“浩东,你的意思是,让我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并取得一些突破和成绩?”
徐浩东点着头说:“对,这是人事方面最严峻最迫切的问题。好干部变坏干部,主要责任在干部自己,把坏干部提拨上来,那得全怪你们组织部门。你要是在这方面取得成绩,你就将成为同僚中的佼佼者。”
“就是选拨机制的改革创新。”
“对,如果你能搞出一整套新的选拨机制,能有效的防止干部被带病提拨,你就是党的有功之臣。”
“哎,你们云岭现在正在搞的选拨干部,不正是选拨机制的改革创新吗?”
“这只是开始,只是探索。”
“浩东,你什么意思?”
“老乔,我的意思是说,你可以作为亲历者,写一篇专题文章。像大学论文那样,写得长一点,细一点,深一点,有论点,有论据,有论证。”
乔京生笑了,“浩东,现在搞的这一套,是你的创造发明,我岂能据为己有。要写这篇文章的话,也应该是你来书写。”
徐浩东笑着摇了摇头,“老乔,你认为对现在的我来说,我还需用在这方面创造成绩吗?”
乔京生思忖着说:“这倒也是,以你的现状,你不仅已立于不败之地,而且是前程远大光明。”
徐浩东微笑着说:“老乔,你不必推辞。这篇文章可以这样写,我的功劳只是出题目,提要求,具体的工作都是你和你们在做,你亲身参与其中。”
乔京生有点不好意思,“可是,我是来帮助你们的,却变成了抢你们的功劳。”
徐浩东又摆了摆手,“我只有一个要求。”
乔京生说:“什么要求?”
徐浩东说:“文章写成后,加上老罗的名字。”
旁边的罗新良愣了一下,“我?我怎么能跟老乔相提并论呢。”
乔京生说:“老罗,你太客气了。”
徐浩东说:“好,就这么定了。工作你俩做,文章你俩写。我替你俩把关,然后以我的名义,替你俩把文章推荐给三家中央级杂志,以及我认识的某位中央领导。”
乔京生和罗新良大为感动,因为徐浩东的隐性权力很大,他有资格向中央级杂志推荐文章,更能直接向中央领导反映问题。
更重要的是,明明是徐浩东的成绩,他却无私的奉送给他们。
徐浩东的举动,将他与乔京生和罗新良的距离迅速拉近,日后还成了真正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