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电脑看的没问题,用手机app看的自动订阅也没问题,只要没在我还没修改时点开章节就行。而一旦点开,错误的章节内容就下载了下来,进入到手机缓存了,这个时候我即便修改了手机客户端仍然是错误内容,始终不会改变。
这个时候只有重新下载这个章节,如果不行的话就只有删除本书下架,然后再重新加一次上架即可。
小众书看的人少,daoban又猖獗,没办法,不这么做混不下去了,见谅。
金鲳鱼(Trachinotusovatus)学名卵形鲳鯵,地方名称黄腊鲳,金鲳,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鲹科,鲳鲹属。该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不易剥落。鱼肉为白色,细嫩,鲜美可口,为南方沿海名贵海产经济鱼类之一。
金鲳鱼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栖息在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海区中。金鲳鱼体型较大,一般不结成大群,春夏季由外海游向近海,冬季又游到外海深水区。大的个体有5公斤~10公斤。金鲳鱼肉细嫩,味鲜美,为名贵的食用鱼类,唯产量不大,所以可作为海水养殖的对象。鱼苗在广东、广西、福建均有一定数量可捕,台湾、海南人工已育苗成功,有相当数量返销广东、福建网箱喂养。
金鲳鱼体侧扁,卵圆形,臀鳍与第二背鳍略相等,都显著比腹部为长。头侧扁,尾柄细,体披小圆鳞,粘著牢固,不易剥落。前上颔骨向外伸展,第二背鳍及臀鳍前方的软条,构成状似镰刀的圆形,体长为体高的2倍左右(幼鱼)或不及2倍(成鱼)。第一背鳍有硬棘7枚,其中第一枚埋入体中,用手抓活鱼时易刺伤手心。第二背鳍有软条17枚~20枚,臀鳍有硬棘2枚,软条16枚~19枚。
金鲳鱼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喂养条件下,饲食后停留不长的时间
,若再投喂其爱吃的食物,仍然凶猛争抢。金鲳鱼生长速度很快,喂养半年体重可达500克左右,喂养者根据金鲳鱼生长速度非常快的特点,选择在金鲳鱼生长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饵量,使其迅速生长,尽快达到上市规格,压缩其生长周期,降低风险。
金鲳是暖水性中上层鱼类,体型较大,食量大,消化快,抢饲凶猛,其生长迅速,从苗种开始养殖,36个月可达400—600g的上市规格,养殖户可根据金鲳生长速度快的特点,选择在金鲳生长最快的6、7、8月份加大投饲量,促其迅速生长,尽快达到上市规格,压缩其生长周期,降低风险。金鲳鱼人工养殖主要有网箱养殖和池塘养殖两种模式。[1]
网箱养殖
一、海区的选择和网箱的准备
养殖卵形鲳鲹的网箱应该选择在有一定挡风屏障或风浪相对较小,水流畅通、水体交换充分、不受内港淡水和污染源的影响,水质清爽,水质环境相对稳定的海区。水深一般要求在10米~15米(指落潮后),如果为深水网箱,可以设置在水深20米以上的海区,一般要保证在最低潮时,网箱底到海底的距离至少应在2m以上。为保证养殖的成功,养殖海区的水质应满足以下条件:盐度20‰~30‰,水温18℃~32℃、酸碱度7~9,透明度8米~15米、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
养殖卵形鲳鲹的网箱一般由聚乙烯材料制成的网线编结而成。网目为2.5~3.0厘米,网箱规格可以根据鱼苗的大小及实际情况调整,从3米×3米×4米到4米×4米×4米不等。随着深海网箱的普及应用,实践证明卵形鲳鲹也适用于此类网箱养殖。所以在深海区,则可以使用直径达20米以上由高强度聚乙烯(PE)制成的深水网箱进行养殖。根据网箱大小以及潮流和风浪的不同情况,可以单个网箱单点固定,或多个网箱组成网排,多个网箱组成的网排应保持适宜的间距,一般要求在3米以上,以保障水流的畅通。
二、鱼种的放养
养殖金鲳,放苗时间在每年的45月份,放养规格为23厘米,当水温回升并稳定在18℃以上时,即为鱼种的适宜投放时间。卵形鲳鲹的放养密度应根据海区水质环境条件、养殖技术和日常管理水平、饵料来源情况及产量和规格要求指标等情况来灵活掌握。一般来说,如果要早日收获,体长10厘米左右的鱼苗,可放为40尾/立方米~50尾/立方米水体,如果不急于收获,可适当加大养殖密度。鱼苗放养前要进行消毒,杀灭病原菌及寄生虫;放养后要加强鱼苗早期的营养,壮苗,增强抗应激能力。
三、喂养与管理
1、饲料投喂
卵形鲳鲹是肉食性的鱼类,过去主要使用绞碎的鲜杂鱼进行投喂,但是也可以全程投喂配合饲料而有较好的养殖效果。在金鲳鱼网箱养殖中普遍使用高档海水鱼膨化配合饲料进行养殖。
金鲳鱼食量大,消化快。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饲食后停留不长的时间,若再投喂其爱吃的食物,仍然凶猛争抢。因此,在水温适宜其生长的6、7、8月份日投饵量可以控制在鱼体重的20以上,而在水温较低的其他月份可以适当降低投饵量。也有部分养殖者为使其迅速生长,压缩其生长周期,在高温季节通过增加投喂次数的方法来提高其日投饵量到其体重的40。
2、日常管理
网箱养殖的日常管理要做到“五勤一细”,即勤观察、勤检查、勤检测、勤洗箱和勤防病,耐心细致投饵,以及防患大风、污染、人为等意外事故发生。要经常对养殖卵形鲳鲹进行巡视,注意观察鱼群活动情况及水色、水质等情况。一般每天早、中、晚都应该测量水温、气温,每周应该测1次PH值,测2次透明度。每隔15天~20天左右抽样测量卵形鲳鲹的体长和体重,以掌握其生长速度、规律等情况,便于确定饵料的投喂量,同时检查卵形鲳鲹鱼体是否有病害发生。
在网箱养殖中,网箱的清洗和更换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在海水中浸泡了一定时间的网箱系统,会或多或少地附着藤壶、牡蛎等贝类和各种藻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流的畅通和水体的交换,从而影响了卵形鲳鲹的生长和加重了网箱系统的下沉力。因此,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根据网箱上附着生物量及鱼类养殖情况进行换网和清洗。一般3个月~6个月换一次网,换网时必须防止养殖鱼卷入网角内造成擦伤和死亡,操作要细致。网箱清洗可使用高压水枪喷洗、淡水浸泡、暴晒等方法进行。
3、安全生产
在海水网箱养殖卵形鲳鲹的过程中要经常检查网箱的安全。应采用水面、水中(潜水)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经常检查网箱系统的附着情况,网箱有否破损、各种缆绳骨有否磨损、网箱系统的固定设施是否固牢坚硬等,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及时处理,防患于未然。在灾害性天气出现之前应采取在加盖网;检查和调整锚、桩索的拉力,加固网箱的拉绳和固定绳;检查框架、锚、桩的牢固性;养殖人员、船只迁移至避风港等措施进行防范。
4、收获
当年人工孵化的卵形鲳鲹鱼苗一般在10厘米左右进行投放,养殖4~5个月即可达到400g以上的商品规格。一般来说,卵形鲳鲹的市场价格在600g/尾以上时较好,因此建议在此时收获。此外,养殖者可以根据卵形鲳鲹的生长情况和市场预测来确定开始养殖的时间或放苗的规格,以期获得最大的收益。
土池养殖
一、养殖条件
试验池3口,位于紫泥镇甘文生态养殖示范区内,大小相同,每口池塘面积12亩,长方形,南北走向,池塘开阔向阳,池深2m,坡比l:2.5,沙泥底质,池底淤泥6cm10cm。水源为九龙江中港水,排灌方便,可利用潮汐变化进排水,水质清新无污染,pH为7.08.2,盐度范围在5‰12‰之间,氨氮含量低于0.5mg/L,亚硝酸盐含量低于0.1mg/L。
二、池塘改造及清塘消毒
利用冬闲干塘曝晒后翻耕平整,加固、加高池岸,对进、排水闸门渗漏水、塌陷处进行维修,清除过多淤泥。池深达25m,各池有进排水系统,进水口安装40目—50目筛绢网,防止野杂鱼进入。每池安装4台075kW水车式增氧机。池内建面积1亩—1.5亩暂养池。改造后每亩用100kg生石灰化水后干池泼洒消毒。
三、苗种投放和管理
1投苗前15天,进水80cm,每亩用10kg—15kg茶籽饼温水浸泡24小时后全池泼洒,以杀灭野杂鱼卵。每亩投施100kg150kg发酵有机肥,待池水呈黄绿色或茶褐色,即可准备投放鱼苗。
2到5月中旬,水温达到20℃时,每亩放养体长25cm—3cm淡化的卵形鲳鲹鱼苗2500尾,鱼苗购自厦门,先投放于暂养池培育。每亩混养200尾体长为5cm—6cm鯵鱼苗、4000尾体长为15cm淡化斑节对虾苗,直接投放大塘。放苗时池水茶褐色,含有丰富天然饵料生物,透明度为30cm,盐度为80‰。
3苗种标粗卵形鲳鲹鱼苗在暂养池中24小时充气增氧,投苗2天后开始投喂浮游动物或刚孵化的卤虫无节幼体,1周后用绞碎鱼糜,添加30粉状鳗鱼配合饲料,拌均捏成小团状,投放于料罾,每口暂养池放置6个—8个料罾,每天投喂2次—3次,日投喂量为每万尾鱼苗1000g—1500g,逐渐驯化为用卵形鲳鯵0#全价配合饲料投喂。经过20天培育,卵形鲳鯵长至4cm5cm,可打通暂养池,让鱼种进入大塘。
四、养殖管理
1投饵管理卵形鲳鯵使用粗蛋白含量43的卵形鲳鯵专用膨化颗粒饲料投喂,混养的鲻鱼、斑节对虾不另行投饵。按鱼规格大小选择不同型号的饲料,前期用0#料、1#料,中后期用2#料、3#料。根据气侯、水质情况灵活调整投饵量,一般低温阴雨天少投料,晴天气温高多投料;水温20℃左右每天投喂2次,日投饵量为鱼体重8—10;6月—9月水温为25℃—35℃时,卵形鲳鯵摄食旺盛,生长快,每天投喂3次—4次,日投饵量增至鱼体重15以上;高温闷热天气要适度控制投饵量,避免卵形鲳鯵暴食。投喂配合饲料要营养全面,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美国纳欣(国际)生物营养有限公司产品“银黄维红VC”或潍坊东方海洋(加拿大SASKAATCHEWAN大学)生物科技研发中心产品“激活肽”,调节卵形鲳鯵肠道微生态环境,加强肠道的吸收功能,增进饲料转化率,提高机体抗病、抗应激能力消化吸收,促进鱼类生长。
2水质调控保持水位,养殖前期鱼塘逐渐加水,每天加水5cm10cm,池水透明度保持在30cm40cm,一直到池塘水深15m后才开始逐渐换水,每2天—3天换水20cm30cm。高温期水位保持2m以上,酌情增加换水量和换水次数。养殖中后期,随着投饵量的增加,池水积累大量残渣、排泄物,增加池塘有机耗氧量,应加开启增氧机,每15天施放1次潍坊东方海洋产品“东方菌王”(氨氮/亚硝酸盐降解剂),用量为150200/亩·米(